2025雷锋精神论坛举行,共探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路径

【来源:长沙晚报】

  每一份付出都是对新时代的深情告白

  2025雷锋精神论坛举行,共探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路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3月1日,2025雷锋精神论坛在望城区举行。论坛以“雷锋精神与青少年价值观的涵育”为主题,通过征文大赛、学术研讨、榜样表彰等多元形式,构建起理论赋能、实践育人、全民参与的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体系,吸引全国专家学者、道德模范及青少年代表等500余人参会,共探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路径。

  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80后’梁文峰和‘90后’王兴兴这两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的事迹,是新时代高质量践行雷锋精神的‘典型案例’。”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作主旨演讲,他认为,用雷锋精神涵育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要从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入手。学校要通过日益规范的课程设置、系统灌输、行为塑造、典型引路、活动教养,使青少年全面地知雷锋、爱雷锋、讲雷锋、做雷锋,像雷锋那样牢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当好“第一任人格导师”,把传承好家风烙印到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王伟光作主旨演讲。

  王伟光认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社会教育具有更广阔的环境空间和更有效的熏陶功能,需要为青少年提供参加正确价值观社会教育活动必需的场馆和设施条件,不断设计各种灵活多样的学雷锋社会活动项目,建立相应的奖励、保障和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用小小的双手传递大大的爱与希望

  现场,《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望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张红元、湖南雷锋纪念馆党组书记邹文、新时代好少年袁梓为围绕雷锋精神传承、十万“雷小锋”德育品牌等内容作交流发言。

  “学雷锋活动的生命力,在于人们在榜样的指引中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认为,无数的“追锋者”形成了浩浩荡荡的雷锋队伍,他们学雷锋、做雷锋,也带动更多的人学雷锋。

《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

  来自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的学生袁梓为是“新时代湖南好少年”,6岁时,她加入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走进特教学校,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生活用品,与“特殊的天使”共同欢笑、一起成长,庄仕华、周美玲、望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官兵的故事也深深影响着他们。她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少年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用小小的双手传递出大大的爱与希望,用踏实的行动诠释殷实的责任与担当。因为,每一次善举都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传承,每一份付出都是对新时代的深情告白。”

“新时代湖南好少年”袁梓为。

望城区教育局局长张红元。

  培育新时代“雷小锋”

  在望城,每个学生都有“雷小锋”编号,“000001号”是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如今,“雷小锋”的编号已经到了“149981号”。

  “‘雷小锋’不能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编号。我们要求‘雷小锋’们都如雷锋一般,拥有‘向上、向善、向阳’的美好品格,拥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硬本领。”望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张红元介绍,为此,望城设计了超级运动会、超燃文艺节、超炫科创展、超能阅读季等“四大超级课程”,为学生搭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平台,还开发了“青锋计划”小程序,偏远山区的小朋友在小程序上发布“微心愿”,望城“雷小锋”认领“微心愿”,由此打通了学雷锋活动的“最后一公里”。

湖南雷锋纪念馆党组书记邹文。

  湖南雷锋纪念馆是雷锋故居所在地,是青少年思政教育的重要课堂,开馆60多年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800多万人次,青少年群体占比超60%。“纪念馆不断延展场馆时空叙事链条,以结对共建的方式,构建了一套‘场馆+课堂’‘共建+共享’的馆校联动体系。”湖南雷锋纪念馆党组书记邹文分享道,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于综合实践,为此纪念馆围绕“雷小锋”志愿服务品牌,先后推出“种子工程”“乡艺课堂”“传承行动”系列项目,全方位打造“雷小锋”品牌IP;围绕“雷小锋”文创品牌,先后创作“雷小锋”系列文创产品、公益广告、表情包。“雷小锋”IP作为望城区的德育品牌,成为10万学子的全新名片,不断引导广大青少年成长为向上、向善、向阳的新时代“雷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