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方大同不幸去世,让他数度住院的“气胸”是什么?

【来源:央广网】

3月1日,赋音乐FUMUSIC发文,音乐人方大同不幸于2025年2月21日去世,享年41岁。据悉,2010年方大同曾因操劳过度出现气胸(爆肺)而数度住院。2024年方大同回归时表示自己正在康复的路上,身体状况已有了长足的改善,但还未完全康复。然而,终究未能降住病魔。

什么是气胸?导致气胸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气胸?近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唐颖婧,请她为大家详细解答气胸知识。

唐颖婧介绍,气胸也称“爆肺”,正常情况下肺和胸壁之间是没有气体存在的。如果肺部表面的大疱或肺膜穿破,简单说就是肺破了个洞,空气便会由肺部漏进胸膜腔,气体进入胸膜腔以后压缩肺,就造成气胸。

气胸分为继发性气胸和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以继发于基础肺疾病为多见,如肺结核、慢阻肺、肺癌、肺脓肿等基础肺疾病,可引起细支气管的不完全梗阻,形成肺大疱破裂以致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发生于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其中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壮年。年轻人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瘦高的人胸廓比较大,肺部为了适应胸廓的容量也会随之增大,肺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导致肺泡弹性减退,扩张后引起肺大疱。一般情况下,肺大疱较小的、数目较少地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影响肺的正常功能。但肺上有肺大疱的人,相当于有个定时炸弹,如果大笑、剧烈运动、飙高音、举重,甚至是咳嗽,都有可能因为胸腔内压突然增大,导致肺大疱破裂,从而出现自发性气胸。此外,航空、潜水作业时无适当防护措施,或从高压环境突然进入低压环境时,也可能发生气胸。

而一旦突发气胸,患者会明显感到胸痛、“上不来气”,有部分患者因为气体持续增加,造成胸腔内压力持续增高,或者原来的胸腔粘连带牵拉断裂后,引起胸膜腔出血造成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可以发生失血性休克威胁生命。

在预防上,唐颖婧表示,除了远离烟草外,还要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抬举重物、便秘、憋气等。多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多食粗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在气胸痊愈的3至6个月内,不要剧烈活动,如打球、跑步等。可根据自身情况,先采用慢走等温和的锻炼方式加强身体锻炼;等3至6个月后,再进行活动度大的运动。对于肺结核、慢阻肺、尘肺病等患者,应积极治疗,改善肺功能。同时,避免呼吸道感染,每次呼吸道感染后肺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应积极遵医嘱抗感染治疗。对于已知有肺大疱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以监测肺大疱的状况。如果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唐颖婧提醒,气胸容易复发,尤其是慢阻肺患者继发气胸,一旦出现气胸复发,应及时就诊。必要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以防病情加重而导致严重后果。(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陈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