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我之前不是分享过一个独角兽,已经爆雷了,裁员了80%,但是留下的这批团队,福利待遇并没降低,差旅费的规格还是相当得高。

这是我2024年年底写的,他们2023年就资金链断了。

2025年年初,随着市场的热度,又融到了一些资金,就算是救活了,但是几个亿对于他们的负债,杯水车薪,现在还是欠着大量的工资和供应商货款。

不过看现在火热的市场,后续应该还能继续融到一些钱,死暂时死不了。

2024年年底,我去了解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留下的团队福利待遇一点也没降,差旅待遇还是最高规格。

我当时就没往别的地方想,我就觉得,确实得对留下的人好一点,不然人家不会在这个困难的时候,留下帮你擦屁股嘛。

我2024年底的时候,能特意写一下差旅待遇这个事,就是因为他规格已经高到让人注意了。

但我当时真没多想,差旅费这种事,全天下都虚报,太正常了,出差约等于旅游这种事,就是共识啊。

在这上面贪腐能有什么可贪的,无非就是虚报点费用呗,以前不用差旅平台,还能找点票,或者多开点票,套现点。

现在大家都用差旅平台了,都没有报销这个环节了,无非也就是吃好点,住好点,或者不是出差,也用公司的平台订,不是啥大事。

我从不把差旅上的贪腐,当回事,金额太小了。

除非你要针对谁,针对哪个员工或者高管,你去查他差旅报销,那就是拿着放大镜找问题了,否则,没必要在差旅上浪费时间。

但这个企业,又刷新了我的认知,他们实控人是两口子,居然在利用差旅平台套现,真是少见啊。

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套现的很多,有很多平台能存活到今天,生意还不错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干着这个买卖,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我确实之前没遇到过,用差旅平台套现的。

我感觉不划算啊,多麻烦,怎么想的呢,而且也弄不了多少钱啊。

原理倒是没啥新鲜的,跟别的三方平台套现一样,多付钱,多开票,然后他们扣掉服务费,自己消化掉,打给相关人员。

差旅平台这个逻辑也一样,就是他们平台收到钱以后,再跟自己合作或者自己养的几个影子服务商把钱再往下倒出来。

因为他得保证他平台的安全性,所以不可能在平台这个环节就把钱弄出来。

他收到钱,需要再往下去订服务,比如酒店或者票代,只不过这个酒店可能是跟他们有深度捆绑合作,能配合搞这个事。

到酒店这个环节,本质其实就跟以前你让酒店多开点发票,或者把一些其他服务开进房费原理一样了。

生意真是不好做,差旅平台也搞这种服务了,之前真是没想到。

想想也是,企业差旅平台上的价钱并没什么竞争力,平台之间竞争也大,没准就有人剑走偏锋,提供点别的服务呢。

我就说,这企业爆雷了,怎么什么费用都降低了,就这差旅平台的费用,还保持不变。

差旅平台吧,他有明细,一直其实挺清楚的,做账也挺方便的。

但是你要查起来呢,又比较麻烦,因为各种情况比较多,属于金额小,频率高,费事。

所以我几乎不会关注这个,最多看看比例,看看人均,抓大放小嘛,我就算查出问题了,才几个钱啊。

一般只要数据不变态,我基本就不查。其实就算数据变态了,我也不查,我一般就看一眼,说:嗯,待遇不错。

就跟我上文写的这个企业似的,我潜意识就认为,是差旅规格高,能理解。

因为我之前也分享过,我以前上班的时候,差旅标准就非常高,详见:《我做尽调这些年(十八)-曾经那家私募的消亡》。

但是从今天开始,我得改变自己这个固化的思路了,以后差旅平台的数据还是要看一看了。

据我不可靠消息的了解,他们用这个平台套现,好像是20%的手续费,也不便宜。

明明有更低成本的套现方式,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选择这种,我估计就是严谨一点吧,细水长流,毕竟混在差旅平台里,确实很难察觉。

那挺厉害的,挺有脑子——他这差旅平台确实是弄得很隐蔽,因为再细心的财务,大概率也不会去仔细核对老板的差旅行程,太难发现了。

但是,他平台推这个服务,一定得跟别人说啊,得给企业讲,我能帮你套现啊,大概率他们是联系不到老板本人的,十有八九就会先跟财务总监说,然后汇报给老板。

这,财务总监不就知道了么,风儿不就透出去了么,他跟财务总监,肯定是说,能帮企业合理优化费用支出,其实就是虚开发票啊。

不要问我是哪家平台啊,咱们都不要去干砸别人饭碗的事,你们知道有这种情况,以后留心就行了。

这个事我给你讲,挺不好查的呢。你们看内容,不要割裂地去看,我知道你们职业不同,感兴趣的点不同,但你分裂地去看,是不能理解透彻的,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强关联的。

就拿税收筹划举例子,实际上税收筹划是属于财务造假的一部分,就也是一种造假,一种刻意的安排,无非是两个方向而已。

那你想学高级的筹划,就得理解高级的财务造假,那就要去理解财务造假的本质原理,很多东西到最后,就是集团战略协同,是可以做成阳谋的。

那税收筹划这种事,我说了很多次了,是不能纸上谈兵的,不是简单的公式,数学题,企业的经营也不是以税收为主要目的,所以税收筹划要建立在不影响业务和经营管理之上。

那你就得再去看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财务管理水平高了,你才能理解怎么才能不纸上谈兵。

同时,造假和查造假,其实是一个事,所以你要看尽职调查和暗调的实操,反过来,你想查造假你也得理解业务,理解经营,才能知道怎么交叉验证。

我之前在星球里分享过关于人员的造假,一般水平的只知道对一对,工资表、花名册、打卡记录、工资流水、社保公积金,看看数据变化,也就这些吧,你是不是觉得能对对这些就挺厉害,挺全了?

差远了,他要造假,连这些形式资料都搞不定,那他水平太差了。

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们是怎么查的,这就是局限性,他不懂管理,不懂企业的经营,他就不知道怎么三维立体地去查。

实操类的内容我一共就分享这么三块儿,都要看,不然理解不了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我做尽调这些年(四十四)-识别财报风险》。

咱们实际面对的工作情况,是不提前知道答案的,面对的就是一些数据,分散在若干子公司的经济业务。

所以要锻炼自己,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以及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去尽可能地发现异常,预知风险,为你的甲方和老板提供价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