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AI和愚蠢的人类
【来源:虎嗅网】
忘记我的过去,沉睡时光我无法抹去,我不能被爱,所以放我自由离去
我不能回应你的爱意,也无法抚慰你的灵魂
那就让过往逝去,我不能接受你的拥抱,也找不到安慰的话语
——《Sky Star》
开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命题就是全民智驾,似乎是一瞬间,智驾就取代新能源成了产业竞争的核心命题。
直到最近的一次小米汽车致命事故,兜头浇下一盆冷水。
但即便如此,对于行业来说,全民智驾的提出和推进,仍然事实上意味着,智驾至少在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标配的能力。
以前让产业惧怕的智驾是什么?
是只有无上限的前沿,但没有下限的行业标准的新东西。似乎我不领先,就没有明天。
这是科技企业喜欢的逻辑,他们也没有触摸到上沿,但他们知道自己更接近上沿。
这是传统企业惧怕的逻辑,完全没有确定性,我一时或似乎永远也无法在这个命题上领先,并且我完全不知道,到底要在什么时候,做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可以了。
没有下限的智驾是灵魂,重要但无法捉摸;有了下限的智驾是配置,似乎投入几千个人,做上十几二十个月,命运就重新回到自己手上了。
我相信,大多数老牌企业的老板,在看完比亚迪天神之眼发布会之后,嘴上可能在骂着这孙子又搞这么大的动作,变相价格战。但心里应该是松了一口气的。
战争的模式,似乎回到了tough time的模式,即便不改变2025淘汰赛的格局,至少这回死了也能知道怎么死的了。死得很传统,也就能死得很安心了。
一
当然,就跟手机最初智能化一样,各家也迅速做出了各自的系统,似乎系统在手,命运我有。但产业最后给出的答案是别说系统,连充电接口的出路也是统一的。
智驾之于汽车而言,最后也一定是一个如三点式安全带一般比较统一的答案。或许有苹果那样的例外,但就智驾而言必要性不大。跟未来的路、云能高度融合作用,才是主流汽车智驾演进的关键。我不认为哪个主要的汽车市场,会在发展智驾的道路上,放弃路和云,单吊车辆能力。
智驾为什么在轰轰烈烈了几年之后,没能成为科技产业想要的抢班夺权的如意?因为智驾解决的还是驾车出行的功能层面的问题,没有像智能手机那样,延伸到用户情感和自我的层面。
很简单,有了智驾,我还是可以把我的车没有财务损失之外的心理负担的给别人开,但智能手机,你就算是给父母用,你就算已经删干净、账户切干净了,在一段时间里,你还是会有一点心障吧。
那是你专属的东西,这个自我意识,太强烈了。即便专属于你的其实只是一个账号。
或许AI会让汽车演进到这个阶段。
跟九十年代我们无法准确地预知互联网会跟人类世界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合一样,我们其实现在并不明确的知道,AI在未来会以什么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
是一个具身机器人,还是仍然是一个手机,或者别的什么更便携的东西,亦或者是一辆汽车。这都还不知道,尽管有很多人着急告诉你一个答案。
但是,在通向最终形态的过程中,汽车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载体,在未来似乎也是一个绕不开的组成部分,因为沉重的肉身,总是需要发生位移的嘛。
我试想过很多场景。在我们现有的智能载体中,汽车似乎是最适合直接交流聊天的伙伴。比如你对这一个手机聊天,不是跟另一个人聊,是跟手机本身聊;或者对着一个电视机,一个扫地机器人什么的,似乎都不如一边开车,一边跟一辆车聊天来得丝滑。车子不仅可以有智能,还提供了一个很合适聊天的环境。
即便是未来有了人形机器人,在每天不算短的出行路上,跟车聊五毛钱的,似乎也挺不错。
当然,基于每个人的大体量云信息储存,肯定在你的汽车、手机、人形机器人上都是一体的,整体记录未来范畴的个人信息。李想不是已经脱手了汽车业务,直扑这一块去了么。
当一个功能性的产品,开始跟你的信息(AI时代个人的信息范畴会比现在大很多),情感、社交和私密想法以及行为绑定了,那么这个产品就升格了。
比如PC时代,你的硬盘的网页浏览记录可能是你软肋;手机时代,你的app、女生和闺蜜的聊天记录,男生短视频平台的偏好推送,乃至输入法联想结果的顺序等等。
二
在AI汽车时代,跟车主聊上天的汽车,对于车主的意义的变化,可能远远超过现在企业们在推进的那些蹩脚功能的提升。
他可能变得更加专属化了。就好像,你即便啥不可描述的事情也没做,如果有人看你的手机屏幕,你也会不自在一样,是不是以后有人上你的车,你也会觉得不自在?即便你也想不出,你的副驾和后排乘员,能在你切换到“有客”模式之后,会看到什么你不愿意被看到的东西。
即便是什么事也没有,你可能也更乐于一个人单独开车出门。好比现在据说已经没有很多人,敢于随手拿出自己的手机,来跟亲密的人一起看一部电影了,因为看之前需要改很多信息提醒的设置,看完了再改回来……一旦跟车聊上了天,每个人对车想必都会进行很多私密设定吧。
如果哪天,你和你太太换了一辆车开,即便大家都各自重新登陆了自己的AI账号,是不是也会各自都觉得有点不踏实。因为那辆你已经聊惯了的车,专属感已经太强了。和手机一样,要么就是删干净了给别人用,要么就是自己用,似乎才是让人不揪心的用法。
我似乎都可以看到,一开始人们对和车聊天的信息高度敏感,保密。然后有一天,一个天才,把自己和车的聊天记录整理出来,上传到共享云空间,一下子火爆全云,获利巨万,然后个人云账户,成为下一个社交媒体巨大风口的场面。
对于汽车企业这可能不是一件坏事。
一个家庭有两台甚至以上的车,或许会成为大概率事件。就像手机一样,老人的那一部手机,也是专属性超强的。
所以,很多着急忙慌地推出AI汽车概念的企业,营销心切,正缺趁手兵刃的时候遇到了DeepSeek这样的雷锋公司,完全按捺不住抢先一步是一步的念头,这完全可以理解。
但AI带给汽车的可能真的不是智驾那样纯功能性的改变。具身智能可以给人做很多功能性的事情,但可能对人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最大的改变,或许来自他让汽车跟人聊上了天。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一个比互联网更不确定,风气更开源的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对于很多这几年里动辄就要被“降维”教做人,坐拥巨大的现金流,自信心却消磨殆尽的主流车企而言,这是天大的好消息。
人工智能是这些企业重塑自身,重建领先的产品定义能力,重拾产业信心的最好的安排。因为,面对这个命题,其实你们和现在的科技企业的差距并不大。大家都在面对一个全新的命题,哪个科技企业认为因为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领先可以天然带入人工智能时代,那他就预定了未来产业评论中诺基亚的席位。
所以,每家企业,除了用AI来抢鲜、救急之外,更应该要好好的、温柔的、忘掉无法抹去的过去地仔细对待它。错过了这个,不会再有如面对智驾命题那样惊慌失措的时间。
至于AI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只能说,人类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也是地球上最愚蠢的动物,我们聪明到能够制造出核弹、超级智能算法,也愚蠢到一股脑地把这些东西都制造出来,甚至还没搞清楚自己能不能控制它们,说不定还会反受其害。
就让过往逝去,我不能接受你的拥抱,也找不到安慰的话语。
又想多了,今天的流量KPI还没完成,AI快来拯救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