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爱范儿,原文标题:《iPhone19没有接口?在那之前,苹果要先发明下一个“AirPods”》,头图来自:AI生成

没有接口的iPhone,或许真的要来了。

彭博社Mark Gurman爆料,如果今年推出的iPhone 17 Air成功,苹果将重新尝试“无接口”手机。同时,苹果也计划在iPhone的20周年之际,推出一款“大胆”设计新手机,实现乔布斯“魔法玻璃”的理想,因此可能将去掉接口。

这样的一台iPhone,会将我们引向美好的未来吗?


苹果的砍刀,有的放矢

“魔法玻璃”的设计,首先是乔布斯和苹果前首席设计师Jony Ive的美学追求:光滑、无缝,一切都是最简洁的形式。

而形式始终追随功能,除了意味着一块能完成所有交互的屏幕,“魔法玻璃”更是对“轻量化”和“无线化”的理想化追求,这也深深埋藏于苹果的设计基因之中。

而要实现这样的愿景,苹果产品需要在性能上“做加法”的同时,对一些功能做“减法”,在笔记本品类上表现最为明显:为了力推Wi-Fi,砍掉网线接口;力推Thunderbolt,砍掉火线接口;力推USB-C,砍掉大部分接口。

虽然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第一个这么做的厂家,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因为这样的改变会在短期内为用户带来不便,需要重新适应,这也是苹果经常被批评“教育用户”的部分原因。

这首先需要能前瞻性地预判落后的技术,即使它们还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技术。

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个伟大产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把它去掉。

当乔布斯从黄色信封中抽出MacBook Air,世人震惊于其轻薄机身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笔记本电脑,怎么没有光驱和网口?

在当时,光盘还是数据传输的一种主要载体,也是人们消费影音娱乐的主要方式,对于视频或者音乐制作人来说,烧录光盘更是工作中的家常便饭。

但苹果相信,大部分用户已经不再需要一个光驱,MacBook Air是为无线而生的设备,iTunes、iPod可以用来消费影音,U盘和移动硬盘也是更好的数据载体。

以太网接口同理,乔布斯从上世纪开始力推Wi-Fi无线局域网,让这项技术快速走向大众,成功让笔记本产品摆脱了又一条电缆。

也就是说,除了要对技术的发展有“当断则断”的前瞻预判,还需要能够提供一种更好的方案,不是单纯为了“砍”而“砍”。

iPhone 7去掉的3.5毫米音频接口,即使从现在来看,也还不算一种落后的标准,但苹果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将其移除,力推AirPods。

我们坚信,未来是一个无线的世界。这只是我们迈向真正无线未来的一小步。

从LAN网口到3.5毫米耳机接口,苹果对无线的热忱从未冷却,而现在,他们的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

无接口手机,或许时机未到

所以,USB-C接口过时了吗?或者苹果,有足够好的无线新方案,能替代它了吗?

谈到这个话题,那就肯定离不开iPhone背后的MagSafe线圈。如果2年后苹果真的做了一台不带接口的手机,那么完全可以马后炮地说,苹果从2020年开始布局的MagSafe磁吸线圈就是为了这一刻准备的。

自动吸附的MagSafe完美解决了无线充电的不少痛点:不再因为放不准而导致充电慢,还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无线充电宝方案。

而且这个只要一贴就能用的方案,确实比用线缆插入接口要优雅、简约不少,符合苹果的取向。

但当前的MagSafe,难独挑大梁。

就其最大的功能充电而言,发热是当下MagSafe难以绕开的短板,随着温度升高,MagSafe本不算高的充电速率还会进一步被限制。

发布5年,MagSafe的进步却非常有限,人们当初预想的数据传输和智能外设能力,依旧没有出现。

其实苹果一直在暗中进行技术探索,一项技术专利显示,苹果正在探索MagSafe的数据传输功能,通过一个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向便携式电子设备传输信息。

只是,如果还是依靠MagSafe,本质上还是“有线”方案,只是从插手机下方的接口,换成了贴在手机背面的线圈。

对于苹果来说,真正的愿景应该是“全无线”,不管是数据传输,还是充电,最终极的形式都不会有任何实体进行连接。

试想这样一个情景:iPhone拍完了足够的素材,可以直接同步给Mac进行下一步编辑;手机没电了只要打开“充电器”进行“AirCharge”,手机不管拿在手上还是在兜里都能充电,不必被充电线桎梏。

虽然有iCloud云存储同步和AirDrop隔空投送,但USB在速率方面仍然有不可代替性。iPhone 16 Pro上的USB 3接口,最高支持10Gb/s的速率传输,对于创作者意义匪浅。

而Wi-Fi网络以及蓝牙传输,不仅目前上限不如USB,还非常容易受到干扰。

更早之前,就有多次传闻称苹果正在布局Li-Fi可见光通讯技术——这是一种使用可见光频段、支持高带宽传输的无线通讯技术,理论速度可以达到Wi-Fi的100倍。但Li-Fi技术依赖可见光光源,如果要使用这项技术,必须在环境中部署一个光源,而光源一旦被阻隔,传输信号就会减弱甚至被切断——对iPhone这样的设备而言,这种不确定性极高的技术,显然不会是首选。

而无线射频充电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领域,目前主要应用在商超、物流等领域,为小型物联网设备充电,用作个人手机充电的成本较高。在iPhone X推出之前,苹果传出和一家名为Energous的隔空充电技术企业合作,最后不了了之。

现阶段去除这个USB-C接口,很难说是一个完美的时机,因为无线的方案还未成熟,而现存的USB-C接口还未落后,甚至苹果都还没将其潜力完全挖掘。

自从Jony Ive离开后,苹果近几年在产品设计上的转向也有目共睹:多接口回归MacBook,说务实,也可以说保守,对未来的判断,要谨慎了许多。

实际上,自从Jony Ive离开后,苹果近几年在产品设计上的转向也有目共睹:多接口回归MacBook,可以说是务实,也可以说是保守。苹果对未来的判断,已经变得谨慎了许多。

也许在苹果那个保密级别最高的实验室里,真有这样一台无接口的iPhone原型机,但苹果显然还没准备好把它带给数以亿计的用户——苹果需要为此准备一个类似AirPods取替3.5mm耳机孔那样的创新方案。

问题是,有种种消息表明,现在苹果手里值得“创新”的东西真的不少了:布局空间计算的Vision产品线、带摄像头的AirPods、搭载Siri的家庭机器人、大小尺寸的折叠iPhone、还有一直没有准备好的Apple智能……

打造一台无接口的iPhone,也许是现在最不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