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来访者闫小球

今天的#来访者说栏目中,你可以看到这位朋友从「绝望和歇斯底里」到「自信和阳光积极」的转变过程。

「这是怎样一种感觉呢?你可以多说说吗?」

「这个感觉对你来说舒服吗?」

「你可以待在你的情绪里。」

「没关系,我等等你。」

这是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最常跟我说的几句话

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咨询师对我的关注,也恰好填满了我缺乏爱和关注的心灵盒子。

01、Ta会无条件地倾听你

大概从高中时期,我开始意识到,我似乎是一个会受到心理议题困扰的人

这种想法来源于在原生家庭中无法和他们好好相处的感觉,但那时参与心理咨询的意识浅薄,我用来治愈自己的方式就是逃避一切亲密关系

此后的人生就一直在,绝望——强迫自己重燃希望——再次绝望的模式中不停循环,直到去年我意识到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我的内心再也无法为自己提供一丝力量了,我选择了心理咨询。

第一次咨询是离家一小时路程的线下咨询。

咨询师倾听我的诉求之后,拒绝了我的咨询请求,理由是这么长途的路程会给我的咨询带来阻碍。

于是我开始寻找线上咨询,通过简单心理的心理评估,我找到了我的咨询师。

最开始我是抱着很大的期待咨询的,就像父母家人对我抱有期待并要求我一定做好的那种状态一样。

我期待通过几次咨询,咨询师就能给出最优解决方法来解决我的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前面的几次咨询一直是我不停地倾诉。

当我歇斯底里向咨询师寻求方法时,咨询师没有愤怒,没有拒绝,只是温柔地询问我的诉求和当下的感受,倾听并平静地接受了我的愤怒。

在当下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咨询师不是帮我解决现实问题的,而是清晰地看到我的心理困扰,发现我一直忽视的困境,并用实际行动关注倾听我,让我真正地体会到被关注的那个人啊。

02、让感觉回归自己

接下来每次的咨询依然是我不停倾诉,咨询师会专注地倾听我。

但慢慢的,咨询师开始询问我的感受,在我每一个微小的表情和话语中询问我当下的感受,也会在我不舒服或者情绪失控时静静地等待着我。

咨询师没有因我的情绪失控而强行安慰我,也不会在我有困惑时急于解决问题,更不会为了咨询效果而急于让我做出改变。

咨询师做的只是尊重我的感受,允许我失控,允许我待在自己的情绪和感觉里,这样的模式让我感受到了我的情绪和感受正在被接纳。

渐渐地,我也开始接受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的感觉,耐受当下那一刻自己的不完美,不再把重心放在解决问题上,而是转变到感受自我上。

03、找回自我的感受

慢慢地,我在咨询中不再全部是抱怨和倾诉。

我开始能和咨询师探索一些问题的来源和归因,探索到与母亲、与爱人的关系。

在探索中,我发现与母亲相处时,我缺乏自我感觉和情绪,以母亲的感觉为感觉,母亲不管是生气、失望、痛苦、尴尬,我都会被卷入其中,失去自我。

但咨询师给我的关注让我开始有自我的感受,也开始能理解她人的感受。

我开始能与母亲情感剥离,开始明白我是独立的情感体,当我的感受和她的感受冲突时,我也可以先照顾自己的感受。

同样,母亲也是独立的情感体

当她有负面情绪时,我也不必因急于为她解决问题而焦虑,可以尊重她的感受,让她的情绪与她独处一会儿,相处时我们都应找到我们独立的自我。

04、爱和安全感靠自己给自己

我在咨询中也慢慢发现,我把母亲同我的相处模式复制到了我和爱人的相处中。

在与他相处时,我同样剥夺了他的感受,错误地认为他的情绪都是因为不够爱我,不够谦让我而引起的。

以为他如果爱我就应该一切以我的感受为准,如若不然,我就会失去安全感。

通过探索与母亲的关系,我才明白,爱人的情绪并不是因为不爱我。他是完整的人,有表现自己情绪和感受的权利。

而我想要的安全感,其实是别人给不了的,是要通过自己关注自己,自己爱自己,自己给自己的心灵注入坚定的力量,自己成长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情感个体时,自己给自己的。

转眼,已经完成了52次咨询。这一年里,经历过迷茫、痛苦和退缩,但每一次看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进步,都觉得一切是值得的。

自己的内在关注度高了,就增强了向外探索的信心,通过探索还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内心的安全感和充盈感也让我坚定了孕育下一代的决心。

对我来说,心理咨询不仅是改善心理健康的途径,更是探索自我、寻求自我、让自己更自洽、更幸福的途径。

作者来访者闫小球

编辑西维、鸟人

图片来源《扪心问诊》

如果你也和曾经的作者一样,是一个会受到心理议题困扰的人,我们的「心理评估」服务也许可以快速帮助到你。

「心理评估」利用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评量表系统和1v1的深度访谈,帮助你更加明确哪些议题是最值得关注,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果你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是最适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