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三十年欠下的女性情绪,短剧一次还完

【来源:虎嗅网】

最近剧荒,小鱼开始重刷今年的热门短剧,看了几部不禁感叹,实在是香艳。尽管剧情各有不同,但热门短剧女主都是身带肉眼可见的性张力,不是主动说“睡一个”,就是主动调戏男主“你脸红了?”最近流行的《宫墙厌》更是大有SM风情,女主上来就抽男主和男配两耳刮子,这两男子不怒反爽,一脸回味。

此时,小鱼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雁回时》里陈都灵水灵灵香肩半露的情形——美则美矣,但骨瘦嶙峋,实在谈不上香艳。长剧与短剧之区别,大概也就在这里了:一个精致性冷淡,一个低端但性张力。而相比讲道理的教条女性主义,下沉女性主义的市场显然要好得多。

个中缘由之一,当然还得是香艳。你很难回想起来国产剧里最近一次美女们何时大面积裸露身体,但是短剧却源源不断地供给:《坠入春夜》里韩雨彤扮演赌场荷官,喜欢系twilly露长腿,前一秒还在手撕猥琐男,下一秒就在曾辉面前楚楚可怜散发信息素;《好一个乖乖女》里没两集就滚上了床,男主柯淳也是经常身着深V,两人感情进阶全靠夜场男模推动,台词耻度也是某局领导看了要两眼一黑的程度,“怎么你想试试?我怕你腰受不住”。国产长剧上一次大面积酥胸半露还要回到《武媚娘传奇》,且播了一半就给挡住了,保守了11年之久的观众,自然是在不畏惧谈情色的短剧面前全线臣服。

而且,这种香艳往往是跟口号式的女性主义捆绑,匹配剧中人物极强的复仇/觉醒动机,自不会让观众感觉到被男凝,反而让观众也随着男主一起欣赏,发出一声“姐姐真美”的感叹。而随着短剧快速进化,市场上也出现了像《鹅绒雪》这样完全基于女性欲望美学的作品,更是将女本位的香艳往上翻了一番。

至于下沉女性主义本身,的确是经不起推敲的拼贴产物,往往一方面让剧中女主喊着“要千千万万次救自己于水火”的口号,另一方面又仍然让她们借了男主的力,最终只完成了某种封闭结构里的“爽文叙事”,并没有真的突破桎梏。但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市场拼贴,却偏偏得了观众的喜爱。

背后原因很简单:国产长剧规训女性观众太久,欠她们的太多。她们只能在短剧里情绪代偿。

2013年,公认的大美女高圆圆出演了一部国产剧《咱们结婚吧》,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外形普通的男演员黄海波。两人在剧中的设定分别是32岁的高级酒店大堂经理和35岁的离婚登记处办事员,但角色待遇却截然不同:分明是大美女的高圆圆,在这部剧里全程被渲染为大龄剩女,而黄海波则被捧为靠谱经济适用男。这种设定在现在简直不可想象,但在当年却是主流。高圆圆被说成剩女,海清则在六六的各种家庭剧里扮演倒霉媳妇,《新结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双面胶》......每一个剧名都是当今观众会精准避雷的高压锅式标题。这个阶段的女性主义显然处于“负空间”,女人必须理解、原谅、妥协,是被压迫状态。

2015年之后,国产剧终于进入了解除规训的时代,开始正视女性困境。从都市剧《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到年代剧《乔家的儿女》,这一阶段的长剧叙事终于不再美化女性的处境,但情绪上缺乏安慰结构。《三十而已》里顾佳虽然创业成功,也手撕了绿茶林有有,但观众在等到这一幕解气之前,已经忍受了太久,内心逻辑早已隐隐变成,“我为什么要看她受苦这么久?”或许是创作者怕俗、怕狗血、怕被说“爽文式女性主义”的担忧,但结果就是过于中间地带,处于爽感的真空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影像主义也没有维持太久,很快来到下一个阶段。

2023年起,女性爆款逐渐涌现在短剧,长剧的叙事核心地位也逐渐被短剧替代。《招惹》讲的是小妈文学,《东栏雪》讲的是女A男O黑莲花组合,同样是柠萌出品的《二十九》则把情敌变成战友,开始女女联合。由短剧牵引而出的这一波女性主义,彻底抛弃了长剧的影像史负担,让女主自带金句光环,男主挂件化,slogan简单粗暴:我不要对,我只要赢。

这种制作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成熟的情绪配比系统,不是内容创造,而是痛点回填式产品拼装。既是拼装的产品,自然就有割裂感,但对长剧失望多年的观众来说,此时的情绪补偿比任何都要重要,已经可以自动忽略裂痕。这是观众情绪多年封闭在负空间、真空地带的暴力反弹,也如毛尖所说,短剧的非人语法,加载的是国产剧过去30年烂剧的加速度。曾经的女性观众被弹压多狠,如今冒头就有多剧烈。

而在这种剧烈的动作之下,下沉女性主义的香艳还有另一重含义:曾经在男凝下的女性身体要夺回自主权,这种香艳是完全自发的,是她们随时可收回的,是她们彰显主权的最外显表现。因为身体是展现支配权的最快速路径。她们不再是男作家、男导演、男编剧下的意淫式胴体,而是美而自知的性感展现。

《坠入春夜》里韩雨彤反复色诱曾辉却不令人厌恶,是因为观众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有着怎样自我决心的女人,她的能动性盖过了一切叙事的不合理,让人从这种女本位的心理上感受到替代性胜利的快感。这种快感的确割裂、不现实,是毛尖所说的“歇斯底里现实主义”——既离奇散乱又反映现实,但它再怎么低端也是新质生产力,是有半流氓无产阶级半封建地痞分子的时代精神的。不够合理,但足够补偿,这就是香艳的下沉女性主义在当下完成的情绪闭环。

所以,为何长剧的女性主义左右难为,短剧里的女性主义bug不断但却仍受欢迎,不过是因为,在一个情绪最大化的时代,讲道理早就没用了。当然,小鱼也不是为短剧的情绪政治辩解,以上回答只是基于当下的阐释。但女性主义不会只囿于当下,它注定会朝前发展。在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线里来看,短剧只是投机地利用了女性主义的情绪分发系统,在一个刚刚发育的无序空间内,把“选择”偷换成“权力”,让观众以为“只要我爽就是女权”。但这正是消费型女性主义最危险的陷阱:它把本该被质疑的结构问题(如压榨、PUA、婚姻制度)包装成“个人选择”——你愿意这么活,那就是赋权。

《好一个乖乖女》里,虽然男主经常说“她忙得很,没有空跟我谈恋爱”,但在女主复仇的道路上,他仍然是最大助力:更换监控、策划车祸、甚至主动联姻,这都是女主通过“一夜情”绑定的盟友资源,仍然是通过父权内更强的另一个他者打败身边的他者。

从现阶段的空间来说,这种改良式的女性主义可能是不那么刺痛的,因此,也有大批观众觉得自己真正得到了“赋权”。毕竟,相比斗争,体验感的战场接受起来要容易得多。挂件男主是这种体验感的最佳载体,女主并不爱他,但她一定要赢过他,这是短剧女主情绪的性器。说到这里,短剧为何流行也就真相大白了,谁会不爱公之于众的情色?

国产剧过去三十年,女性情绪几乎就是一团烂肉,下沉的女性主义究竟是不是一场香艳的幻觉,答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当长剧还在讲规训,短剧已经提供了解药——哪怕只是一次止疼。


参考文章:

炮制下沉女性主义爆款

https://mp.weixin.qq.com/s/PWzu3QrBZDcBya1rBwl_Mw

又土又low但爱看?!3分钟微短剧,是如何打败30分钟烂剧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C411H7gS?spm_id_from=333.788.player.switch&vd_source=35c7f55a4ca25d5f68f06c3adbdcfe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