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星城 双拥花开——写在长沙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之际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凌晴 祝林灿
星城大地,双拥花开。
这个春日,长沙这个红色热土、革命摇篮,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在23日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长沙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也是从1997年至今,连续第8次获此殊荣。
“八连冠”,是长沙军地双方携手共建的宝贵成果,凝聚着长沙人民和驻长部队广大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近年来,长沙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军人友好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用心用情为部队和官兵办实事、办好事,人民军队满腔热忱支持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军民携手将双拥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发展。
双拥机制:高位统筹的长沙答卷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双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扛牢双拥工作的政治责任,积极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全社会形成了“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格局。
长沙全面落实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真正做到部队需求在哪里,服务保障就到哪里——
提高立功受奖官兵奖励标准,开展立功送喜报活动,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社会氛围;
《长沙市现役军人家庭困难援助暂行办法》实施两年来,为一百多个因病因灾致困的家庭送去“及时雨”;
率先全国推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役军人及“三属”持本人优待证免费乘坐地铁、磁悬浮等175条优待事项;
和国防科大签订双拥共建框架协议,聚合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将国防科大附中打造成一流名校;
与海军长沙舰签署城舰共建协议,开创国防教育、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多维互动新模式;
与新疆某边防连队结对开展城连共建,投入600万元为连队建设家属来队住房和翻新部队营区……
长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介绍,长沙持续在解决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用心用情解决军人军属“急难愁盼”,依托全市1831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为军地共建提供组织保障,让尊崇军人、关爱军属、支持国防的基因在星城大地生根开花。
红色传承:崇军拥军的星城实践
漫步长沙街头,国防教育地铁专列穿城而过,四方坪双拥主题地铁站成为网红打卡点,“一江两岸灯光秀”中强军标语映照湘江。这座把红色基因刻进骨子里的城市,不断创新方式让双拥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浸润市民生活。
在长沙,双拥伴随成长。
长沙市雷锋学校连续60年将参观雷锋母校——荷叶坝完小旧址作为“入校第一课”;全市中小学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必修课,每学期组织学生至少开展2次红色研学;在湖南烈士公园,清明假期逾十万人次献花祭扫。
在长沙,双拥是生活习惯。
依托山水洲城的特色,长沙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开展“一江两岸灯光秀”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开通“红色长沙·强军号”和“红色长沙·群星号”国防教育地铁专列,建设地铁“四方坪·双拥站”,打造双拥示范街,将英雄雕像、国防标语等拥军元素放到了群众“家门口”。从官兵事迹墙前的驻足品读,到双拥示范片区的红色文化浸润;从“老兵宣讲团”
深入社区校园讲述英雄故事的声情并茂,到每年全民国防教育月宣传全域覆盖,尊崇军人成了市民的生活风尚。
“像雷锋那样当兵,当雷锋那样的兵!” 在雷锋家乡望城的雷锋雕像前,即将踏上军旅征程的长沙应征青年庄严宣誓,革命摇篮“红”的底色愈发鲜明。
军民共建:双向奔赴的时代之约
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
星城百姓常将子弟兵亲切称作“最可爱的人”,而驻长官兵始终把驻地当作深情扎根的“第二故乡”,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中,以实际行动守护着星城人民——
汛期来临,驻长官兵闻令而动,清堤扫障、处置管涌,用血肉之躯筑牢“安全堤坝”;武警官兵顺利完成一项项重大任务,当好城市平安的“守护者”;部队医院赴偏远县城开展巡诊、义诊、医疗传帮带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双向奔赴,鱼水深情。
在长沙,“老首长工作室”“老班长”“拥军妈妈”等1600多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脱下“迷彩绿”,穿上“志愿红”,在全市社会基层治理、弘扬文明新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沙市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落地以来,马栏山创智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等7家退役军人创业基地(专区)加快建设,全市现有逾2.7万家军创企业。
从经济战场的“创业先锋”到基层一线的“治理骨干”,从应急抢险的“迷彩绿”到公益服务的“志愿红”,长沙退役军人正以多元角色融入城市发展。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新的征程中,长沙将继续弘扬双拥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双拥之花在星城大地常开不败,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书写更加壮丽的双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