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钱就能当大爷?东京迪士尼宣布:不再容忍

【来源:虎嗅网】

在日本,服务行业以其细致入微、周到体贴而闻名全球。无论是餐厅的鞠躬致谢,还是便利店员的笑容,顾客至上的理念似乎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最近日本接连发生的事件却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种“顾客至上”文化的另一面——当顾客的“权力”被滥用,甚至演变为对服务人员的羞辱,社会该如何应对?

要求警卫“土下座”,顾客的权力边界在哪里?

4月13日,大阪·关西世博会盛大开幕,吸引了超过70万名游客。人们在会场中流连忘返,体验异文化交流,惊叹于最尖端科技的展示。然而,近日一段视频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视频中,一名男子在世博会会场西门附近叉着胳膊,对着一名警卫大声咆哮,甚至清晰地喊出“给我下跪!”。令人震惊的是,警卫竟然真的脱下帽子,缓缓跪下,摆出“土下座”的姿势。这一幕被路人拍下,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拍摄者回忆,当时他听到男子的高声怒骂,出于好奇开始录像,而另一名旁观的警卫则低声感慨:“这就是典型的顾客骚扰啊。”

“顾客骚扰”,即“Customer Harassment”,这个词近年来在日本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它指的是顾客对服务人员提出过分要求,或通过言语、行为进行恶意骚扰的现象。视频中的“土下座”要求,正是顾客骚扰的极端表现。拍摄者提到,男子在怒骂后带着家人离开,而他的家人似乎对此感到尴尬,低头匆匆离去。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让这位男子觉得,自己有权要求别人当众下跪?

律师龟井正贵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判断是否构成顾客骚扰,关键在于男子具体说了什么,以及警卫下跪是否出于被迫。如果警卫是出于“息事宁人”的心理主动下跪,或许难以直接定性为骚扰;但如果男子通过威胁或辱骂迫使警卫下跪,那就可能触碰法律红线。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世博会运营方有责任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而不是让员工独自面对顾客的过激行为。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在日本,服务业从业者常常被要求“忍耐”顾客的无理要求,甚至将“顾客至上”奉为准则。实际上,放眼国内,服务行业中顾客对员工的“颐指气使”也并不少见。当忍耐变成屈辱,社会是否应该重新思考顾客权力的边界?大阪世博会的“土下座”事件,恰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东京迪士尼的“零容忍”宣言,服务业的反击号角

如果说大阪世博会的事件是一次警醒,那么东京迪士尼的最新举措则更像是一记重拳。4月18日,东京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海洋的运营方オリエンタルランド(Oriental Land)发布了一份重磅声明,宣布制定针对顾客骚扰的“基本方针”。这份声明不仅明确了顾客骚扰的定义,还列出了13种可能导致“永久禁入”的行为,其中包括“要求员工下跪”“言语侮辱”“身体攻击”等。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有人调侃:“这下在迪士尼耍横可要三思了!”

这份方针的出台,显然不是心血来潮。东京迪士尼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主题乐园之一,每天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员工以其专业和热情的服务著称。然而,游客的过激行为却时有发生。例如,有人因排队时间过长而对员工破口大骂;有人因不满园区规定而要求员工当场下跪,甚至做出威胁姿态。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员工,也破坏了其他游客的体验。

Oriental Land在声明中明确,顾客骚扰不仅损害员工的尊严,还会影响工作环境,甚至波及其他游客。他们引用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定义,将顾客骚扰描述为“顾客的言行超出社会常理,导致员工工作环境恶化”的行为。具体来说,13种“禁入行为”涵盖了从物理攻击(例如殴打、推搡)到精神攻击(例如侮辱、威胁),再到持续骚扰(例如反复纠缠、跟踪拍摄)等多个维度。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要求过分的金钱补偿”或“在社交媒体上恶意诽谤”,也可能被视为顾客骚扰。

这份方针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迪士尼对员工的保护承诺,也是对整个服务行业的一次发声。正如声明中所说:“我们将以坚定的态度应对这些行为,并组织性地处理相关投诉。”这意味着,员工不再需要独自面对顾客的恶意,而是可以依靠公司和法律的支持。可以说,迪士尼的“零容忍”政策,为其他企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然而,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判断“社会常理”的边界?如何在保护员工的同时避免误伤合理投诉的顾客?这些问题都考验着迪士尼的执行智慧。但无论如何,这一步已经迈出,服务业或许正迎来一场悄然的变革。

顾客骚扰,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阪世博会的“土下座”事件和东京迪士尼的强硬回应,表面上看是孤立的事件,但背后却反映了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顾客骚扰的问题为何在现代如此突出?它又揭示了怎样的文化与心理机制?

顾客骚扰的根源之一在于“顾客至上”文化的极端化。在日本,服务精神被视为行业标杆,员工被要求将顾客的满意度放在首位。这种文化造就了无微不至的服务体验,但也让一些顾客误以为自己拥有无限的“权力”。当需求未被满足时,部分人便将不满发泄到员工身上,甚至演变为恶意骚扰。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同样存在。无论是“顾客是上帝”的口号,还是“花钱就是大爷”的心态,都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顾客的优越感。尤其在一些消费场景中,部分人将服务人员视为“低人一等”,稍有不顺便破口大骂。

其次,社会压力的积聚也是重要因素。日本社会以高压和高期待著称,许多人在职场或生活中积累的挫折感,可能在消费场景中找到出口。无论身在何处,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激烈的竞争环境都让许多人内心充满焦虑。对服务人员发泄情绪,不仅“成本低”(因为员工通常不会反击),还能暂时缓解内心的不满。然而,这种“情绪转移”对员工来说却是巨大的伤害。

几乎一半的日本从业者受到过顾客骚扰

最后,法律和制度的滞后为顾客骚扰提供了空间。在日本,直到近年厚生劳动省才开始推动顾客骚扰的对策,例如发布企业指导手册等。而在中国,虽然《劳动法》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针对顾客骚扰的具体法规则仍显不足。许多服务行业的员工只能选择忍耐,甚至因此选择辞职。

那么,面对顾客骚扰,社会该如何应对?从企业的角度,东京迪士尼的做法值得借鉴——明确规则、保护员工、组织应对。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心理支持,例如提供情绪管理培训或咨询服务。从顾客的角度,增强同理心教育至关重要。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服务人员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或许就不会轻易说出“给我下跪”这样的话。

更广义地说,解决顾客骚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学校可以引入尊重他人的课程,媒体可以传播正面的消费文化,政府则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顾客”并非“上帝”,而是平等的个体,顾客骚扰才会逐渐失去滋生的土壤。

从“顾客至上”到“彼此尊重”

大阪世博会的“土下座”事件和东京迪士尼的“零容忍”宣言,反映出现代服务行业乃至整个现代社会的复杂面貌。顾客骚扰不仅是一个行业问题,更是一个文化与心理的交汇点。它提醒我们,“顾客至上”的理念虽美好,却不应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

或许,未来的服务行业需要的不再是单方面的忍耐,而是双向的尊重。顾客尊重员工的付出,员工以专业回馈顾客的信任。当“彼此尊重”取代“顾客是上帝”,我们才能真正迎来一个更温暖、更公平的社会。你觉得呢?下次走进迪士尼,或者任何一家店铺,不妨多一份理解和善意——毕竟,微笑和尊重,永远是最好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