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行业合力 夯实期市期权人才根基

【来源:期货日报网】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期货行业从业人员对期权工具的认知与应用能力,4月23日至24日,郑商所联合中期协、河南证监局在郑州举办了期权业务专题培训。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本次培训聚焦期货行业人才培育,旨在强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为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本次培训课程设置紧扣行业需求,涵盖宏观经济形势、期货公司合规案例剖析、郑商所期权市场运行分析、期权交易策略及应用场景等内容,并结合郑商所实体投教基地开展实地教学,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学习,帮助学员深化对期权业务的理解与应用。

河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致辞时表示,历经30余年稳健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根基愈发稳固,不仅品种体系不断完善、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价格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成效斐然,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实体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对高效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愈发迫切。期权凭借灵活的风险对冲机制与多样化策略组合,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开展期权主题的培训恰逢其时。期货公司作为连接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重要纽带,应抓住市场机遇,快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以满足实体企业精细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同时,要始终牢记合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与高压线。此次培训专门设置了合规案例分析,正是希望通过典型案例引导行业从业者深刻认识到,“唯有筑牢合规底线,才能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中期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期权作为重要的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复杂性与专业性不容小觑,开展专业学习和培训十分必要。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当下,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在价格发现、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为充满变数的市场带来了更多确定性的保障。行业当下迫切需要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端期权专业人才。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从业人员只有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期权工具优势,达成精准风险管理与交易目标。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高度重视期权市场发展,以前瞻性视角布局各项期权工作。8年来,我国商品期权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结构不断改善,已成为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郑商所期权市场运行平稳、持仓量连创新高,白糖系列期权挂牌后表现超出预期,反映出市场对期权工具的需求仍在增加,同时对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郑商所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期权培训框架,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体系,形成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创立了“豫见期权”等培训品牌,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期权学习渠道,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培训中,兴业期货分析师杨帆分享了期权策略构建要点。“构建期权策略通常包含五个步骤,一是确定期货走势;二是梳理期权特征;三是选择合适策略;四是对交易参数进行优化;五后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其中,确保期货和期权预判与策略的一致性是重中之重。比如,只有在预期价格大幅上涨且波动率陡然上升时,买入看涨期权才是合适选择。”他进一步表示,分析师需要从各项期权指标中提炼出有效信息,深入了解标的期货,提高走势判断的准确性,并依据盘面实际情况提供可行性高的开平仓建议。

江阴金桥化工有限公司金融部经理李晨懿分享了期权服务实体的实践经验。他表示,期权作为期货衍生品,不仅具备期货的套保功能,还能实现更精准的风险管控,可以根据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套保方案,从多个维度契合企业的套保诉求。以化工企业为例,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可买入看涨期权来锁定采购成本——价格上涨时获得补偿,下跌时仍能享受低价;若要防止存货贬值,买入看跌期权可为库存商品套期保值,锁定价值,规避跌价风险。

在李晨懿看来,期权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抵御价格波动、汇率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企业通过合理运用期权,可锁定成本、稳定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训学员普遍反馈,本次培训课程设计精心、合理,将期权业务知识与从业人员合规文化相结合,覆盖场内期权、场外期权等业务领域,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能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士的合规意识和业务能力。投教基地的实地参观学习,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今后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期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行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需要市场各方凝聚合力,整合培训资源,共同提升培训质效。

河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属地监管职能,全力维护市场秩序,积极推动期货行业创新发展,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与全国期货公司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继续深化与中期协、地方证监局等合作,加大期权市场培育力度,持续推进期权创新工具研究,通过多元化期权工具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同时,着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夯实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基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推动期权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