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一年多前,梅西刚夺冠,球星卡市场红火得很,我也在浪潮之中,玩得五迷三道。

 

就在2023年底的时候,球星卡巨头Topps出了个23/24欧冠球星卡的新系列,名叫DECO。

 

那会儿我刚看名,以为这是跟前巴萨名宿、葡萄牙球星德科出的合作产品呢,毕竟那会还有什么穆里尼奥精选系列,专门让名宿选球员出球星卡产品,意思大概就是:这小伙行,我权威认证,大家赶紧买啊。

 

在这种意识下,我自然而然地就觉得这是德科精选包,不过这人品味真社会,又金又黑的,跟London Boy一样,不咋地。

 

 

后来证明,是我肤浅了。

 

人这Deco指的是艺术流派,名叫Art Deco,翻译过来就是装饰艺术,是2025年呼之欲出的美学巨浪,被专家视作是极简主义的棺材钉。

 

 

 

 

 

在忍受了多年“极简暴政”之后,一些人开始用装饰艺术这种极重修饰的美学,开始对统摄人类社会数十年的审美发动了攻势。

 

3年前,reddit上就有人在建筑板块发起了呼唤装饰美学回归的招魂贴,点赞、跟帖的人不少,有些人声称极简主义太无聊了,缺乏活力,唯有这种繁复奢华的装饰美学才是令人振奋的风格。

 

 

这种热情直接作用到商业领域,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

 

装饰艺术作用在房地产上,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房子的样子。在中国,同样风格的装修,在一线施工人员口中被叫做美法混搭,虽然说法挺接地气,但背后道理却一点毛病没有——装饰艺术就是起源于法国,兴盛于美国咆哮的20年代。

 

“这两年选择这种风格的变多了。不过一般来说,选择这种风格的都是大户型,高端小区,一般预算不充足的人不会选择这种风格,因为它不但用料要求高,后期家具费用也高,140、50平的房子预算起码要50万左右。”在北京拥有数十年装修经验的郝经理说。

 

 

根据高端艺术品投资情报机构LuxuryArtwork的说法,在欧美地区,带有装饰艺术风格的房屋凭借精良的做工、深厚的历史以及稀缺性(一般都是上世纪20、30年代建成)已经成为了豪华房地产投资的新宠。

 

兴趣引发溢价,根据纽约高端房地产市场的一项研究,拥有装饰艺术设计的住宅比没有这些特质的住宅售价高出20%。

 

现在网上遍布装饰艺术风格的房产新闻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钱买装饰艺术豪宅和大平层,于是也想要新鲜的消费者,便开始在家具上下功夫。

 

古董、复古家具及家居装饰在线交易平台Vinterior的平台数据发现,装饰艺术家具正在冲击MCM中古家具(Mid Century Modern 二十世纪中叶现代主义家具)的地位:搜索量同比增长了50%,在2024年最后两个季度销量增加了2倍。

 

在此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镜子、台灯、椅子和储物柜。这些产品的共有特点是用料扎实,工艺精湛。

 

1920年代法国旭日镜,售价2601美元

 

 

1930年代法国床头灯,761英镑

 

1940年代法国边桌,689英镑

 

1930年代的法国时钟,售价1050英镑

 

跟随浪潮,大富翁能爆金币,中产能找替代,老百姓也有自己的招。

 

比如在tiktok上,名叫@littlepommelane的DIY博主,就花50美元买了个摇摇欲坠的烂柜子,自己改造了一个装饰艺术风格的入户柜。这一提案得到了围观群众的击节赞叹,他们纷纷声称也要通过DIY跟上浪潮。

 

 

装饰艺术风格不仅仅在家居领域复兴,时尚也在被它改变。

 

如果你仔细观察时尚秀场,会发现装饰艺术的时尚元素正在被着重强调:金黑相间的面料、天鹅绒、珍珠...被香奈儿、迪奥反复演绎,时尚评论员认为,它们标志着装饰艺术风格的卷土重来。

 

但最迷恋这种审美的还得是拉夫劳伦,他将刚刚结束的2025年秋冬时尚秀称为现代浪漫主义,无论是选址还是设计风格都让人瞬间联想起20世纪初的浮华时代。

 

 

 

Art Deco这个概念,是在1968年艺术史学家贝维斯·希利尔写成《二十和三十年代的装饰艺术》之后开始被广泛使用的称呼。

 

其来源是1925年法国巴黎“The 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e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 - 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

 

 

在那场展会中,法国人希望推出一种杂糅全球各种文化的美学。

 

于是,他们既通过从埃及到中国具体的民艺产品中汲取灵感,也从抽象的野兽派、未来主义、构成主义之类的抽象视觉语言中寻找思路。比如Émile-Jacques Ruhlmann在展会上展示的办公桌,最能体现装饰艺术的美学特点。

 

这张桌子,用料奢侈,主体使用了望加锡乌木构建,运用东方漆艺修饰,桌面用非洲莽蛇皮覆盖,桌脚使用了镀银青铜加固,最后再用象牙点缀部件。

 

虽然它是手工制作,但讲究极致的对称比例感、撞色和材质的视觉冲击,这些都是装饰艺术的主要特征。而弧形腿部也显示了现代审美中的流线型美学。

 

可以这么说,装饰艺术是一种立足过去、放眼未来的混合美学:

 

它既融合了传统工艺与古典美学的厚度,也吸纳了新技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的速度感;这种混合性,是由全球化进程深化、跨文化视觉资源加速流动之后炼成的风格,是一种特殊历史时期下形成的乐观主义审美。

 

 今年正好是装饰艺术百年

解释美的权力是一切实体想要达到的终极。

 

它和同一时期包豪斯风格(极简主义代表)在美学风格层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表达的东西却完全不同:

 

装饰艺术是精英主义的。

 

它起源于法国、流行于美国。在追求享乐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美学强调通过运用镀铬、象牙、贵金属、大理石这样的珍贵材质炫耀财富。一切设计的出发点,围绕着美是权力与财富的外衣而进行。

 

1934年Walter Dorwin Teague 设计的Sparton Bluebird收音机

 

包豪斯是大众的。

 

它是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德国追求工业复兴、效率和政治改革的决策。强调去装饰、去繁复,运用简单廉价的材质和可被流水线大量生产的高效设计,试图达到用设计服务社会,让美不再专属于贵族,而是人人可用的目的。

 

1959年迪特·拉姆斯为博朗设计的收音机

 

当人们重新关注起装饰艺术风格,代表着人们重新爱上了资本家审美。

 

最能印证这一点的是装饰艺术设计师Émile-Jacques Ruhlmann的发言,他在1925年对媒体陈述,自己设计的产品并非针对普通人,而是针对顶富阶层:“只有最富有的人才买得起新东西,也只有他们才能让它变得时尚。”

 

 

 

 

美学变化和社会水温同频,装饰艺术风格的卷土重来,像是一种历史的押韵。

 

从生活角度出发,拥抱装饰艺术家具是一种出于对安全的追求,高级材质、时间赋能,总能让人们对其保值性报以期待——尤其是当人们受够了廉价材质的快时尚、出租屋的三合板家具之后,总想用点已经被印证价值的东西,当作生活的锚点。

 

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上的家具

 

这也是一场对算法的反抗。

 

算法消除了美学差异,也让世界变得无聊。此前席卷世界的极简浪潮,它让设计师有了偷懒的理由,也让整个世界大差不差。

 

而这种有过岁月洗礼的中古家具和产品,会让自己在产品稀缺性的支撑下,显得与这个枯燥世界有所不同——这在疫情之后,对于更关注自己生活的社会心理来说,十分重要。

 

国际咨询机构WGSN也在多份报告中提到,疫情让人们对家庭生活更加看重,对于东亚家居品牌来说,如何提供对手无法复制的小众产品是零售策略重点。

 

 

不过,以装饰艺术为代表的浮华美学归来也是个令人不适的隐喻。

 

人类总会在不那么昂扬的时候,把浮华当作精神寄托,试图用视觉的享受逃避现实的困顿: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电影业火爆,里面很多作品都是贵族生活片。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迪斯科文化和各种闪着光的衣服钻入了人们的生活。疫情之后,Y2k和多巴胺又轮番统治了我们的审美。

 

历史不会重复,后世如何解读装饰艺术的归来虽尚不可知,但我们记得第一次装饰艺术浪潮时世界是什么样子:全球经济崩溃、法西斯主义兴起、战争迫在眉睫。

 

在那个年代一些诗人用金箔般的语言描绘即将落下的阴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首:

 

...

 

酒吧里的面孔,

紧抓着他们平凡的日常:

灯光永远不该熄灭,

音乐永远应当奏响,

所有的约定俗成,

共同塑造这个堡垒,

让它看起来像是家;

以免我们看到自己身在何处,

迷失在幽暗的林中,

像害怕夜晚的孩子,

从未真正感到过幸福或善良。

 

...

 

——W. H. 奥登的《酒吧里的面孔》

 

1930年代美国华盛顿特区卡尔顿酒店酒吧

文章标题:资本家审美正在脑控世界

文章链接:

阅读原文:资本家审美正在脑控世界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