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期” 光伏产业心中不慌

【来源:期货日报网】

在工业硅、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光伏产业企业的套保需求逐渐升温。

4月24日,合盛硅业发布公告称,为了规避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潜在风险,公司将充分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减少因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拟在2025年度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开展套期保值的相关业务品种包括但不限于工业硅、多晶硅、白银等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大宗商品材料及产品。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受光伏行业下行周期影响,合盛硅业的利润出现明显下滑。4月23日,合盛硅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称,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66.92亿元,同比微增0.41%;归母净利润17.40亿元,同比下滑33.64%。

对此,合盛硅业解释,公司2024年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系“核心产品销售价格下跌拖累利润”。

合盛硅业是工业硅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工业硅为主要营收来源,利润占比为57.44%。

记者注意到,与2023年相比,2024年工业硅的价格中枢整体下移超2000元/吨。受此影响,2024年,合盛硅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漩涡”。具体来看,2024年,合盛硅业主营业务工业硅的销售收入为137.63亿元,同比增长1.10%,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1.90%。然而,该板块的盈利能力明显下滑,毛利率下降3.38个百分点,至26.10%。更值得关注的是,合盛硅业营业成本同比上升5.95%,增速远超营收增长,叠加下游光伏行业需求疲软,使其工业硅业务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除了主营业务承压外,合盛硅业多项费用增长均超过营收增速,也是其业绩下滑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2024年,合盛硅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同比增长均超过10%,其中财务费用高达57.12%,远超营收增速的0.41%。在多项费用高速增长的同时,合盛硅业全年研发投入5.72亿元,同比增长0.91%,增速仅小幅领先于营收。

不过,合盛硅业的另一主营业务——有机硅业务虽然营收同比小幅下滑1.14%,至122.01亿元,但营业成本降幅更大,下降9.14%,推动毛利率大幅提升7.34个百分点,至16.71%。这一表现使有机硅业务成为合盛硅业新的利润支撑点,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因工业硅业务下滑带来的整体业绩压力。

2025年,受行业持续的低迷态势影响,合盛硅业未能扭转业绩颓势。据合盛硅业2025年一季报数据,2025年一季度,合盛硅业营收同比下滑3.47%,至52.2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腰斩,降幅达50.81%。

对此,合盛硅业也在套期保值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司及子公司开展大宗商品原材料及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主要是为了规避大宗商品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经营风险,保障经营利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据记者了解,自工业硅期货上市后,光伏产业企业便积极参与并开展套期保值,尤其是在近年来工业硅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期货作为风险转移工具的属性更加突出。比如,在2023年硅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云南怒江工业硅产业园区的所有工厂(除一家破产企业外)先后与厦门国贸等公司合作,参与了卖出套期保值,对冲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科学有效地利用期货管理产能。2023年6月,怒江地区的工业硅企业开工率达到88%,远高于同期云南其他产区不足20%的开工率。

“在市场各方持续推介运用期货开展套保的情况下,2023年3月我们拿出30%的产量,通过与厦门国贸签订一口价合同,提前锁定未来几个月的销售利润。”据负责泸水康华、康南两家硅企销售的张大伟介绍,在价格下跌、现货渠道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工业硅期货不仅拓宽了他们的销售渠道,利润也得到了保证。

可以明显看到,多晶硅期货上市后,越来越多的光伏产业链企业参与多晶硅期货。比如,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弘元绿能等多家龙头企业,相继于多晶硅期货上市前后,发布关于参与多晶硅期货套期保值的相关公告,拟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多晶硅等商品品种的套期保值业务。

“工业硅期货是光伏产业链上的首个上市品种,多晶硅是工业硅的下游。基于产业链研究,在工业硅期货上市后,其下游市场的发展情况很自然地被纳入市场及企业关注和研究的范畴。”一德期货副总经理赵未夏表示,工业硅期货的平稳运行,为多晶硅期货的上市推广提供了基础和铺垫。同时,随着一体化布局的发展,很多光伏企业在产业链多个环节都有布局。工业硅期货上市后,部分多晶硅企业也直接或间接参与期货市场,对期货交易和交割制度有了了解和熟悉。

谈及产业企业如何做好套期保值,广发期货首席风险官章卿认为,企业要想用好期货和衍生工具,需要深入了解市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专业团队、重视交易决策程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期货和衍生工具的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章卿解释,首先,企业需要对期货和衍生工具的种类、特点、交易规则、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其次,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明确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承受能力、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等,以指导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再次,企业需要建立一支具备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经验和技能的专业团队,包括交易员、风险控制员、市场分析师等,以确保交易顺利进行;最后,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交易机制,包括交易决策流程、风险控制机制等,以确保交易的合规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