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五一机票价格跳水的打工人,已经绝望了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凤凰网财经,题图来自:AI生成

当无数向往自由的打工人仰望五一假期的机票价格时,他们期待的“价格跳水”正在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一、再等等就降价?

五一假期临近,机票价格像一场大型心理博弈,而渴望远方疗愈身心疲惫的打工人,则成了游戏里最虔诚的赌徒。

他们精打细算,希望五一前机票价格能大跳水,却往往陷入越等越贵的怪圈,在这场与航空公司、大数据算法的拉锯战中屡屡败下阵来。

有人每晚睡前刷一遍,心里默念“明天总会降吧”,结果第二天睁眼一看,票价又涨了。那种感觉,就像猎人蹲守猎物,猎物却在你眼皮底下越跑越远。

还有人笃定“五一前一定会降!”于是,当看到某条航线票价500+时,选择了按兵不动,心想“再等等,还能更低”。结果等来的不是跳水,而是跳涨。

有的眼睁睁看着机票价格从1500涨到1900,还在纠结犹豫没有下手。

有的看着780的价格觉得还有跳水的可能,结果价格反而涨到了1500。

最扎心的是,好不容易等到机票降了,犹豫没买,结果机票价格又涨上去了。比如这位,前一天看到机票降了200,第二天早上再刷,又恢复了原价。

一些不甘心坐以待毙的打工人,还玩起了互联网玄学。他们在社交平台发布“反向驯服算法”攻略:先写上十几遍“机票太贵,不去了”,再对航空公司表忠心,最后强调自己“每天都在关注某地到某地的机票”。

可惜,算法未必吃这套。以至于有人吐槽:只要不买就不会降价,买了立马降价。

而那些真正买到便宜机票的幸运儿,大多是因为选择了错峰出行。

数据显示,国内机票价格预计将从4月28日开始持续走高,在假期前一天(4月30日)和最后一天(5月5日)达到峰值,而5月3日则会出现明显的价格回落,巧妙地错开了打工人的假期需求。

以北京直飞三亚为例,4月29日至5月1日期间机票最低也要千元以上,而到了5月3日则骤降至587元。

这巧妙地错开了打工人的假期需求,使得那些原本期待在假期前“捡漏”的网友们大失所望。

二、节假日低价机票或成过去式

今年五一机票价格为何如此坚挺?这背后藏着航空公司的一把辛酸泪。

翻开航空公司的财报,一组数字格外扎眼:国航每运送一位乘客飞行一公里,只能赚到5毛3分钱,南航也好不到哪去,收益只有4毛8的。

中国航协的数据更让人揪心。去年坐飞机的人创了新高,可票价却越来越亲民——经济舱平均票价跌了10%,每公里收益更是缩水12.5%。这就像开餐馆的,虽然天天座无虚席,可每桌消费却越来越低,能不着急上火吗?

更糟心的是,航空公司们还在亏损的泥潭里挣扎。南航亏了将近17个亿;就连稳健的国航,也有2个多亿的亏损。

2024年国航、南航业绩情况

为了止血,航空公司们可谓绞尽脑汁——南航不仅收紧了第三方销售渠道,连部分航线的飞机座椅都换成了“超薄款”,被乘客吐槽坐出了绿皮火车的感觉。

受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的影响,航空公司在定价上更为谨慎,他们不再一味追求高上座率,反而更注重利润的最大化。

以前一些热门旅游航线,在临出发前一周可能出现两折、三折的低价票,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航空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不同时段、不同旅客群体进行精细化定价,让价格更贴合市场需求和收益目标,导致临期超低价机票难觅踪迹。

而航空公司平时亏的钱,就指着节假日回血。每逢节假日,探亲、旅游、返乡的需求如同洪水般涌来。今年五一调休出来的五天长假,让憋坏了的打工人纷纷出动,当数百万人都盯着有限的航班座位时,机票就成了紧俏商品。

尤其是热门旅游城市航线,比如成都、三亚、厦门这些地方,经济舱常常提前半个月就显示“仅剩少量座位”,这时候的机票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这场供需博弈的结果可想而知——票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高。那些指望“再等等会更便宜”的乘客,可能最后只能对着越来越高的票价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