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发力 增强资本市场韧性
【来源:期货日报网】
5月7日,三大金融管理部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对资本市场而言,此次一揽子金融政策通过“稳预期”“引活水”“强根基”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增强资本市场韧性。
稳预期:重塑市场信心之锚
经济是资本市场信心之锚。稳住经济预期,就稳住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价值认知。
此次发布会上,央行宣布了三大类政策:一是数量型政策,如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二是价格型政策,如调降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调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三是结构型政策,如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强商业银行对服务消费和养老的信贷支持。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围绕当前经济的薄弱点——房地产、小微民企和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推出了相应的融资、扶持增量政策。例如,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一揽子金融政策不仅求“稳”,也求“进”。“进”体现在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上。央行不仅增加了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还提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一起打通科技创新投融资的难点堵点,更好为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即、外部宏观环境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种“总量做加法、结构做乘法”的操作,不仅缓解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更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引导资金流向“扩内需+新质生产力”领域,起到了压制市场风险溢价和促进经济内生动能增长的双重功效,稳定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引活水:明确资金供给新范式
过去,中国资本市场散户居多,而散户占比偏高的结果是潜在增量资金总以赚钱效应为要,进出频繁导致行情波动偏大。新“国九条”颁布后,监管层强化股权投资的回报性,并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的落地,构建投资回报型的资本市场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共识。此次发布会进一步明确了之后资本市场的活水来源——类“平准基金”加各类长钱。这有助于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属性。
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到“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中央汇金公司在前方进行强有力操作,央行作为后盾,这是全世界最有力有效模式之一”。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版的类“平准基金”将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稳定器”。当市场面临风险冲击、出现非理性波动时,类“平准基金”的入市能够避免市场因恐慌性抛售而陷入负向循环。
此外,央行决定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额度合并使用,金融监管总局提到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和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相关举措都将释放出更多的可入市长期资金,能够进一步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强根基: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突破
新“国九条”落地后,资本市场加快了改革步伐,一手抓服务新质生产力,一手抓投资者回报。此次发布会公布的改革内容,在新“国九条”的框架下继续深化。
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侧重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的作用。后续,证监会将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有关科创板、创业板的改革措施也在路上。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此次证监会推动的公募基金改革直指行业沉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以及强化长周期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其中,建立管理费与业绩挂钩的浮动机制以及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等制度设计,有助于让公募基金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途径,实现“长钱引得来、短钱管得住”的共赢局面。
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生态变革:预期管理锚定价值中枢,资金活水构筑风险防线,制度创新重塑市场根基,三者协同催生出行稳致远的新发展范式。这场以韧性培育为内核的转型,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的支撑力量。(作者单位:南华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