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公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生共荣新生态

【来源:期货日报网】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聚焦行业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提出了25条举措,为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锚定方向。《行动方案》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的重要举措,不仅将督促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还将更加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进一步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精准施策:浮动费率机制成高质量发展核心抓手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基础资产市场波动等背景下,部分基金的中长期业绩不及预期,或者投资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存在偏离,导致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不理想。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重点是改革基金运营模式,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从海内外行业发展实践来看,公募基金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费率为主、浮动费率为辅的多元化费率结构,二者各自具有一定优势:固定费率机制简单透明、易于推广理解;浮动费率机制更加强调投资者盈利体验,强化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浮动费率机制秉承“创造价值才能共享价值”的核心理念,将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收入与投资者实际盈亏情况挂钩,其推出标志着继前期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后,行业在产品供给侧的又一次深度优化,有助于行业更好地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义务,有望推动构建管理人与投资者共生共荣的新生态。

利益共担:创造价值才能共享价值

《行动方案》提出,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的管理费率水平,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

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用优化的费率模式激励基金管理人提升投资能力和业绩,强化利益共担机制,重新定义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关系,并有望为公募基金行业带来以下正面导向:

一是强调长期投资,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对持有一定期限以上的投资者,通过费率优化设计来让利投资者,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降低非理性操作,提升盈利体验。

二是强调扶优限劣,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为核心。根据投资者实际盈亏情况来对应收取不同费率,真正践行以投资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三是强调超额收益,考验专业化投研能力。管理费与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挂钩,引导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摆脱对市场贝塔收益的依赖,切实提升挖掘阿尔法超额收益的专业化投研能力,重塑行业的投资文化。

四是强调风格明晰,增强投资稳定性。将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以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盈亏情况的标尺,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投资运作的约束,避免投资风格漂移,激励基金管理人推出策略清晰、风险收益特征明确的产品。

锚定方向:深化落实高质量发展路径

伴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和管理规模的增长,海外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费率逐步下降的过程,并形成了差异化的费率结构。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数据,2000年以来美国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费率下降约40%,被动管理类基金受规模效应影响,下降幅度更大。随着国内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逐步落地,我国公募基金也经历了相似的降费历程,后续还将进一步推动不同类型基金费率下调,稳步降低投资者成本。

《行动方案》的落地以及浮动费率机制的探索推广,是促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发挥公募基金普惠金融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的利益共同体的有力保障,将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加健康的发展动能。

南方基金将以《行动方案》为指引,始终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持续的投研能力建设和投资者陪伴,与全行业共同书写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普惠金融的成果惠及更多投资者。(作者系南方基金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