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科举办首届“菁荟杯”青年论坛 研讨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来源:期货日报网】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曲德辉)5月7日,由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泰科”)筹办的安泰科首届“菁荟杯”青年论坛在北京举行,研讨热门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展现学术风采。

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徐爱华表示,学术研究是洞察力的基石,创新思维是竞争力的核心。当前,有色金属行业正面临着绿色转型、技术突破、全球产业链重构等多重机遇与挑战,青年人才唯有深耕专业、精研细作,才能在变局中寻得先机。

在论坛上,安泰科青年分析师阎晓宇作《多晶硅期货可供交割基准品数量测算》报告,她认为,多晶硅期货于2024年12月26日上市,2025年4月1日开展交割业务。报告通过2025年3月份企业调研数据,分不同情况对多晶硅期货的可供交割基准品数量进行测算,认为2025年度内符合多晶硅期货基准交割品的数量区间在297510吨至545880吨,考虑到企业参与期货经验较少,对期货多持保守态度,在考虑企业主观意愿后多晶硅期货基准交割品的数量将降低至68207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10%。

李志梅作“电解铜箔行业全线亏损,产能扩张速度放缓”报告。她提出,由于近几年产能的无序扩张,电解铜箔行业供需格局由短缺转为严重过剩,加工费迅速下滑至难以覆盖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营收增长但是亏损扩大,行业经营状况逐渐恶化。2025年一季度,加工费小幅回升,企业亏损额明显收窄。但一个季度的经营状况好转并不代表行业拐点的出现,电解铜箔行业仍处于困境中的挣扎期。虽短期产能过剩格局改善,但未来当需求量增加至企业净利润由负转正时,目前许多暂停的在建和规划产能或将重新启动,因此预计电解铜箔行业将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加工费反弹幅度有限,行业的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

袁嫄作“中国铝加工业突破贸易壁垒的行业视角分析”报告。她表示,针对铝的贸易壁垒由来已久,形势愈发错综复杂,美国再次升级贸易战,不但扩大了铝材的制裁范围,还首次大范围覆盖铝制品和含铝商品,贸易战将对全球铝产业链和铝消费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尽管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但依托明显的比较优势,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仍将在全球铝供应链中保持主导地位。整体而言,企业应对措施包括:主动适应新变化,不断挖掘国内铝消费增长新动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铝材和制品高水平出口;加强行业自律,避免出口价格内卷;注重全球多元化布局,强化海外供应链韧性建设,规避单一市场风险;警惕行业内卷和内卷外溢等。

论坛上,还有多位青年分析师就金精矿、锌、镍、锑等金属产业链情况做出分析报告并建言献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林如海,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马存真,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副总监许涛,广州期货交易所商品事业部总监陈锐刚,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王晓磊,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改革办公室)主任韩金鸽,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计划部副主任黄德瑞,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处长李溯作为评审专家、嘉宾出席会议;安泰科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徐爱华为活动致辞;安泰科总经理任柏峰主持活动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