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在“长沙大讲堂”开讲,解码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9日上午,“长沙大讲堂”在市会议中心举行,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总干事宋海涛受邀作专题报告。他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系统解析AI技术演进脉络与关键突破,研判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机遇,并围绕构建自主技术生态、培育交叉型人才、深化实体经济融合等提出创新路径。
技术浪潮催生行业新生态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迎来战略发展期,国家层面先后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等顶层设计文件。今年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技术突破,更是在业界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
“目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人工智能技术一定是‘生产力赋能’的首选项。颠覆性技术成为催生新产业、新工种、新业态、新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核心引擎。”宋海涛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时代的通用基础性技术和内生型能力,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变量,“‘人工智能+’会率先赋能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工业制造业、能源、金融、农业等重点行业。”
“我实地观摩了三一重工的智能车间,深感长沙发展智能网联有基础、有前景,完全有机会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率先形成可复制、可上量的‘长沙范式’。”他结合长沙工程机械、文创等产业特色,建议以高端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慧文旅等为试验田,推动AI与长沙产业发展的“化学反应”。
据悉,长沙目前正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位于湖南湘江新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的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具备算力规模200P,自2023年12月上线以来,积极投身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的孵化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调试部署,累计服务110余家省内人工智能企业,成功孵化超过110个AI场景化应用,广泛覆盖工业、金融、农业、医疗、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
“AI+”赋能千行百业
在工作应用中,AI技术应用对于处理重复性工作的辅助作用也尤为显著。“今天这个会议上很多人都在认真记笔记,如果使用AI工具做会议记录、文章分析,一般来说,一份数万字的报告,只需5秒就能提炼出1500字的核心内容摘要。”他说,这正在彻底改变大家的工作逻辑和生活习惯,“人工智能具备的自主学习、强化学习、高度泛化等能力,可以帮助解决有规则可依、工作量巨大的‘繁’问题,例如金融数据、法律文件的分析与处理等。”
宋海涛认为,高校人才遴选标准的改变也预示着,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会上,宋海涛还立足人工智能创新前沿,结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业孵化、AI生态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为长沙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提供发展参考思路。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是由上海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于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揭牌成立,重点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底层关键技术原始创新、核心应用技术突破,研发产业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生态建设工作,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研究院已建设10个交叉学科AI中心,包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操作系统、具身智能、感知智能等;同时,已建立起包括高端专业智库平台、研发与产业转化平台、产融与生态创新平台在内的三大功能平台,以及三大自主软硬件平台,聚焦四大核心关键产业,已同众多央企、国企展开全面合作,围绕重大工程问题,进行真实数据场景的开发,完成从科学技术到落地产品、解决方案的全过程。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期大讲堂为理解AI技术如何赋能城市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自身工作的效率提升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逻辑框架。未来,长沙将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文科旅融合+内容制造”“人工智能+城市运行+民生服务”领域,重构产业生态,奋力打造长沙人工智能应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