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在AI风靡的当下,一些年轻人不再依赖传统团队协作,而是凭借AI强大的生产力与其俘获的超量关注,独自构建起高效的赚钱单元,以一人之力撬动过去需要整个团队才能完成的商业变现。

当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在瞭望AI时代的诗和远方之时候,这些超级能赚钱的年轻人凭借一己之力吃上了AI时代的面包。他们在AI的金山上静默地掘金,精准收割AI时代的红利。

第一次用AI辅助设计的玩具,赚了10万元

(Tatago,39岁,玩具公司产品总监)

2025年年初,我接到了一个文创设计项目。甲方是北方一家动物园,他们计划要给动物园的小动物们设计一批周边文创产品,具体做什么、如何设计,到打样、实物交付,都打包交给我来策划、执行。

在我们这行,这很正常。只是这次,我想尝试用AI辅助设计。那段时间,我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刷到设计师同行用ChatGPT辅助产品设计和落地。看得多了,我也想试着这么去做,隐约地,我感觉说不定还能探索出未来创业的方向。

经过两天的思虑,我决定尝试设计一款以鹦鹉为原型的儿童面具。普通的毛绒玩具和徽章太常见了,鹦鹉外形艳丽,面具款式独特,在我的理解中,孩子们来到动物园,购买并佩戴了这款面具之后,可以发挥想象,假装自己是一只小鹦鹉,更有代入感地去游览动物园。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动物园之旅,就会更加有趣、有记忆点。

利用业余时间,我在数位板上勾勒出鹦鹉面具大致的轮廓。我大学时期学的是艺术理论,毕业后自学了插画,加上多年的从业经历,这件事对我来说不难。

而后,我动用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经验,把接下来的设计工作交给AI。第一步是“人语言转AI语”,让AI帮我把我的需求翻译给AI听。我和AI说,我想做一款鹦鹉面具,它也可以佩戴在额头,要拥有华丽的形象,是对称的图案,要搭配羽毛,是蓝色等饱和度高的颜色,“请帮我描述更多细节。”我跟ChatGPT说。

网上的经验帖子告诉我,想提示词是一门技术活,普通人类刚入门的时候,很容易面对AI“词不达意”,最终得到的设计图和预期不符。同行们建议,可以把这件事交给AI,因为AI不仅懂设计,还懂制造流程和材料、工厂端的信息,所以,AI在制定提示词时,比人类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作为AI,它也更懂怎么把我的需求“翻译”成AI生成设计图时可以领会的语言。

果不其然,在AI帮我修改过的提示词中,从布料到刺绣纹理,甚至是鹦鹉的眼睛、嘴喙的形状细节都描述得十分细致。

看过AI给的提示词,我把提示词交给AI设计软件,不到30秒,它就出了实物图给我。

曾经,从构想设计到建模要用一周,如今,只要有了灵感,接下来的图绘工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后续用两周时间打样、修改细节,提交了我的方案。甲方下了2000笔订单,等交付完成后,我会收到至少10万元的账款。

图 | ChatGPT生成的样图

通过这个单子,我跑通了流程,清晰地看到未来做原创玩具的可能。

今年春天,我开始构想一个“童话宇宙”。

3月份,我有一天带着女儿在小区里玩耍。柳絮发芽之时,各色小花装点草坪,我看到微风中,女儿向上竖起的柔软发丛被微风缓慢拨动。我萌生出一个童话王国的构想。

在这个国度中,女儿是一只粉色小兔,调皮又有主见。这只小兔子的形象和我女儿相似,潦草的绒毛向四周炸开,眼睛圆溜溜的,炯炯有神。

回家后,我立刻在数位板上画出了这个形象,用我和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个王国。利用AI辅助设计了第一批产品图后,我把这些文创产品的产品图挂在了社交平台上,一个月,这个IP就收获了上千个粉丝。

因为这个帖子,我还接到了课程教学和玩具设计的商业合作。

图 | Tatago以女儿为原型设计的玩具,AI生成样图

利用人们对AI的好奇起号,我的商单价值6000元

(懒妈,33岁,平面设计师)

2024年年初,我休产假期间,花365块报名了一个AI学习课程。那节课的老师想通过帮助学生做教普通人使用AI的短视频自媒体,去宣传他的课程。因为这个缘故,我和同班200多名学员一起加入了AI自媒体起号的学习群。

这是一条所有普通人都能复制的路线,利用人们对AI的好奇和渴望赚钱。

每隔两天,老师都会在学习群发一条自己教学AI的爆款视频。我们直接翻拍,后期包装上稍作修改后就可以发布。此前我没做过内容,操作起来也没有障碍。

当下,人们对于AI的学习欲望强烈,借助这种群体性的好奇,我的账号很快做了起来。

账户后台,每10天就能看到涨粉上千。一个月后,我就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条广告。

之后几个月,我除了上班、带娃,就忙着研究在我的自媒体账号发AI教学视频。

模仿得多了,我逐渐有了“网感”。我会用醒目的青年体搭配咖啡厅、笔记本电脑这类有“小资感”的背景元素。并在标题前使用“99%人都不知道的”“两步教你搞定”“效率王炸”等表述,来吸引关注。

为了提升视频的视觉效果,我出镜的时候还会学习其他口播博主的肢体动作,还添置了影楼用的补光灯用于拍摄。

2024年10月,我账号的关注人数达到了一万多,每月,我能从账号广告得到五、六千元收入,跟我正职的收入持平。

为了全身心投入自媒体事业,我跟公司协商后,不再去公司办公。平面设计我继续做,公司只需要缴纳我的社保和接单提成,不支付底薪。

如今,我一个商单就价值五、六千元,这还要从年初说起。

2025年年初,DeepSeek出现。当时我的孩子正生病发烧。看到媒体上充斥着DeepSeek的名字,我虽然还不懂怎么使用,还是迅速做出了一组图文。

在陪孩子挂号打针时,我随手整理了几个当时网上流量很高的人类与DeepSeek的对话,发了出去。没想到,这一组“不走心”的图文,让我两天内收获了全网500万次浏览量。

随后,我不断接到和DeepSeek有关的商单。咬住这个热点,我发布了近20条视频,粉丝量上涨到4万人,最高的商单高价达到了6000元,和我此前相差很远。

我的自媒体事业逐渐稳固,商业模式也逐渐拓展。因为我的起号经历让很多宝妈看到希望,陆续有人找我学习起号。我还和一名AI产品开发者谈下了分销合作的项目,每卖一单产品,就能获利50%。

加上我卖老师的课得到了两万元提成,如今,我每月广告、教学和课程分销的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

我感觉,能够成功最大的原因是执行力。上次和老师聊天,我才知道,去年一起报名起号的200多名学员,如今只剩我还在坚持做。

图 | 懒妈在孩子睡着后去卧室录口播

用AI合成写真,我一年赚够大学4年学费

(小辰,22岁,土木工程专业大二学生)

2024年5月,我用AI合成了一张名为“猫猫守护神”的图片。

图片里,盛满玉兰花的枝芽映在红色的镂空雕花门窗前,枝芽下,身穿汉服的女孩闭着眼,依靠在身型比自己大了好几倍的猫身上。 猫咪头上顶着几片被风摇落的花瓣,端坐在女孩身后,目光望向前方。

我把这张AI合成的写真发在社交媒体上,到下午,就收获了“999+”的评论和收藏。

很多人找到我,想制作相似的自己和猫的写真。我就把价格定在了每张399元到799元不等。

那时候我读大一。前一个学期,我报名了AI生图的学习课程。

上课后我发现,这门课教的大多是如何用软件给人物换上不同的妆造和背景,无关乎审美和创作。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所以我当时不觉得用AI生图可以成为一门长期的副业。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门技术结合一些设计思维,可以让自己难以被替代。 

此后半年,我几乎每月都能接到数十个宠物守护神系列的订单。

还有大量网友想找我拜师学习。我的学费逐渐从500元涨到了如今的5000元。半年内,我就赚到了近15万元。

宠物守护神系列之所以能出圈,我想是因为我不是直接让AI出图,而是先用PS先针对构图和人物服饰、宠物配饰等细节进行拼贴,再交给AI润色。

在时装秀上看到的时尚元素、网上刷到的爆款服装,还有影视剧里的明星妆造、动漫中的奇幻场景等,都是我的灵感来源。

想要比普通人水平更出彩,就需要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而不仅仅是丢给AI一键生成这么简单。

为了提升画面的质感和精细度,我会在构图后,将画面元素全部拆分,在AI软件里一块块进行优化,最后再用PS整合所有画面元素,调整穿帮细节,检查人物脸上的光影、发丝飘动的方向是否符合物理规律。

平日里为了提升构图审美,我尝试系统学习艺术史、摄影学等理论知识。也会翻阅各类插画、摄影作品,关注各大时装周走秀。出门旅行时,我会悉心关注当地的手工艺品、非遗文化等,为日后国风图片的构想积累灵感。 

人们来做合成写真,就像去商场买东西。同类商品琳琅满目,但人们最后只会选一件带走。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成为被人挑中的那一件。

图 | 小辰用AI合成的猫猫守护神写真

教人摆AI夜摊,让我收入百万

(源风,25岁,创业者)

2024年5月,我在郑州大学旁支了个摊。搭了个简易的摄影棚,我摆上电脑和打印机,在全是吃食的小吃街上,格外显眼。

我找了几个人,有的负责操作设备,有的负责叫卖:“AI出图,影楼写真999,我们只要29!”

围观、吆喝,那些在别的摊位上屡试不爽的招数,在这个AI地摊上一样好用。没多久,人就围了过来。大家都很好奇,围着我的电脑,想要解密这一在网上流传已久一键修图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我带团队摆摊,终极目的是转化客户报课,这才是长久生意的关键。

一个是自己搬砖,一个是教人搬砖,后者可以拥有更大收入。

如今,最大的竞争力不是谁的技术牛,而是谁的营销好。人们对AI技术充满好奇的同时又普遍质疑,大家已逐渐对各类课程的营造的焦虑免疫,一个不知名的AI知识付费服务也很容易被打上“割韭菜”的标签。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其实听不懂技术,最有吸引力的营销,就是让大家直观地看到我怎么赚钱。

我把摆摊的过程剪辑成短视频发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追问我是怎么做到的,于是我上架了2780元的年度课程,教AI修图,还教短视频营销。

对我来说,学员学会技术并拥有流量,也能为我的课程背书。

连续摆摊一个月,我收到了上百名想要学习这个模式的学员。

喂养一群AI员工,周更变无痛日更

(丁小翼,33岁,成长博主)

29岁是我的觉醒元年。我辞职后做自媒体创业,定下40岁退休的十年退休计划,吸引了很多关注。

我顺势积累私域流量,开启知识付费,后来成为了拥有超13万粉丝的博主。

AI的出现,加速了我的退休计划。我不再雇佣人力,而是不断培养AI员工。

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更新自媒体和运营私域社群。我把这些工作分摊给了各类AI软件和智能体,让“一人公司”运转得井井有条。

早上9点,我会把今天要做的事情讲给豆包听,让它规划日程。接着,我会用DeepSeek和飞书的多为表格组合,分析近期的热点话题。生成文案初稿后,我会用可灵、即梦等AI生图软件制作宣传画报。

录视频也可以借助AI。先按照AI切分好的节奏和语句提示录制,再用带有AI功能的剪辑软件,粗剪视频,去除语气词、添加字幕和音效特效,我自己再润色一遍,就可以发布视频了。

两小时,我就能完成我过去两天制作的视频。我实现了无痛日更。

在这几个常用的“AI员工”外,我没有其他的固定员工,只在异常忙碌时偶尔雇一位兼职助理。

AI的语音写作类功能还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思维,把我从书桌、电脑前解放出来。

如今,我会随时随地用AI的语音功能随时记录想法,让它自动整理成大纲和文案。不再把工作和游玩分割。

最近在日本旅游时,我用这样的方式发旅行攻略帖,接到广告,赚了一万元。

图 | 丁小翼在数字游民社区分享经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故事计划(AIstory1),作者:赵芮,编辑:温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