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商精神照亮青春梦想,长沙企业家与高校学子共话创业梦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雨纯

“在长沙创业既能兼顾生活,又有大把政策扶持”“来湘创业更‘香’了”……5月13日,“麓山之星·追梦之声”星商说第四季之高校行第一站在湖南大学开讲,企业家倾囊相授“奋斗经”,邀请青年学子留长创业。

星商讲述“来时路”

“以前我是一个CNO(Chief Negotiation Officer,首席谈判官),现在我是一名CEO(Chief Everything Officer,首席打杂官)。”欢喜烧麦创始人邹冉冉幽默开场,讲述自己放弃高薪工作回长创业的心路历程。从海归硕士到“卖烧麦”,她说,行业不分贵贱,能把小生意做好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欢喜烧麦创始人邹冉冉幽默开场,讲述自己放弃高薪工作回长创业的心路历程。

湖南希箭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创始人谢忠则用12年的创业经历,诠释了“长期主义”的价值。“2013年卫浴行业市场接近2000亿,最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到5%。穿越行业洗牌周期,活下来抢占5%就是百亿规模。”他建议创业者不要盲目扩张,“专注一件事,胜过追10个风口。”

日售超3000杯茶、1000斤粉,单日线下人流1万人以上……新晋网红打卡地东茅街茶馆的初创合伙人、主理人张铁瀚曾在外地从事金融行业多年,后回到长沙创立“东茅街茶馆”。他说,“背着双肩包从北京回到长沙,背的除了行囊,更多的是梦想、勇气与初心。”

“政策红利是我们成长的阳光雨露。”现场,湖南球秀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苏行晒出“成绩单”——与全国近2000家体育场馆合作,覆盖200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他坦言,这些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镓睿对此也颇有心得。大二时,他便依托“挑战杯”竞赛成立了两家公司,2019年,在长沙“柳枝行动”的路演中,李镓睿有缘结识行业前辈,获得了首笔50万元融资,开启了“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模式。“我们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科学理论的,但我们是第一个将它转化为可行技术在市场应用的。”作为学生创客,他分享了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探索历程。

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镓睿分享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探索历程。

政企铺设“未来途”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样的产品如何更好地推广?”

“这个问题需要正反两面去思考,精准建立目前消费群体的用户画像,同时分析非用户群体的需求痛点。”

“如何平衡创新创业与科研创新的关系?”

“最好能把创业研发的过程与学校的学业相结合,达到‘一鱼两吃’的效果。”

……

活动创新打造了“创问实验室”,来自湖南大学的学生创业团队代表就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向企业家求教,企业家们纷纷给出务实建议,并向青年学子发出邀约,“在长沙创业既能兼顾生活,又有大把政策扶持,创业路更容易。”

活动创新打造“创问实验室”,学生创业团队代表就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企业家求教。

活动现场,还为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优,生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施李扬,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一章,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凡等4名导师颁发星商之声“智多星”智库导师聘书。同时设立创业政策专区,工作人员现场答疑,介绍大学生创业就业热点政策、推介“星城e就业”线上服务平台。

活动现场为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优等4名导师颁发星商之声“智多星”智库导师聘书。

让“背着双肩包来创业”成为现实

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着双肩包走进星城。近5年,长沙人口总量增加了近百万,从2019年末的963.6万人增加到2024年末的1061.7万人,年均增加近2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长沙正围绕打造全国青年发展型标杆城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之城,出台落实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责任清单,成立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生态培育等多维度举措,共同织就青年与城市的命运共同体。”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工商联整合政府、商会、企业、院校、金融机构等资源,形成以“星商之声”为载体的“1+N”服务体系,出台并实施“陪跑护航”行动,落实落细“成长赋能、权益保障、湘商回归、护航上市、协同创新、架桥拓市、强健组织”七大行动,将全方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大学主办,长沙市委统战部、长沙市工商联、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湖南大学学工部承办,长沙市星商之声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协办,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