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巴菲特几乎不投资A股,而是持续增持日本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
A股投资之难
1/5
A股投资之难
巴菲特这几年的股东大会上,每次都会提及他对日本五大商社的投资,可见股神对日本股市是真的看好,国内不少日经ETF投资者都是被巴菲特“种草”的,但也有很多人不服气:中国经济这几年虽然增速下降,但总比日本强,为什么巴菲特不投A股或中概股,却持续增持日本股市呢?
首先,这个问题问得就不太对,巴菲特是个股投资,看中的是公司的护城河、公司治理、成长性等等,而不是经济增速这种宏观因素,印度经济的增速比中国更快,市场规模也是仅次于美中日的全球四大股市,但巴菲特也几乎没有什么对印度公司的投资。
当然,我明白大家真正想问的问题是:中国2024年GDP增速5%,日本2024年GDP增速只有0.1%,但巴菲特进入日本股市的这五年多,日经指数涨了70%,A股跟五年前差不多,这个反差也太大了。
这个问题才是值得所有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人深入研究的,本文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2/5
股市与GDP
首先要指出,GDP增速跟股市上涨,不适合直接拿来比较。
GDP增速是去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速,用来评估“国民生产”数量上的增长,但并不代表物质财富的增长,因为“价”也是财富增长的因素之一,好比你开了个包子铺,今年卖掉的包子跟上一年一样,但价格涨了10%,最后你的收入那就是增长了10%。
上市公司的营收都是包括价格上涨的因素,所以要看名义GDP增速,即加上价格上涨的因素,日本2024年名义GDP增速达到2.9%,而中国经济因为通缩,名义GDP增速下降到了4.23%,差距就小了很多。
另外,GDP与企业营收是一个范畴的概念,但股价跟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更相关,通胀的背景下,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2024年全部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降-2.3%,剔除银行后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利润下降幅度高达-12.9%;相比之下,进入通胀时代的日本上市公司业绩增速高很多,目前投行预测的2024财年(日本财年是到3月),日本TOPIX指数每股收益预计同比增长在7.1%~9%之间,跟指数的增速差不多,说明日股的上涨是盈利推动。
为什么中国GDP名义增速4.2%,而代表最优秀企业的上市公司,利润却是负增长呢?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盈利能力较强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没有在A股上市,另一方面是数据来源的问题,GDP是统计出来,会有各种误差,而上市公司的利润是财务报表上的真金白银。
那为什么日本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又远超名义GDP呢?
这就涉及到上市公司的营收结构:日本上市公司营收40%来源于海外,经济增速越高的国家,日本的海外投资也越多,所以日本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全球最快经济体的增长。
而中国上市公司营收仅16%来源于海外,盈利稳定的央国企海外收入占比更低。
看上去理由比较充分了,但是……,中国经济陷入通缩是近几年才有的事,话说前几年GDP高增长的时候,股市也涨不过日本啊?
3/5
贝塔与阿尔法
最重要的原因是,2022年以前的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没有体现在A股的贝塔上,但体现在阿尔法上。
贝塔和阿尔法在不同投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这里的贝塔是指市场的整体收益,通常用指数涨跌幅来表示,阿尔法是指其中比较好的个股的行情。
大部分人通过指数ETF投资赚贝塔收益,少数专业投资者通过个股的投资获得超过贝塔的阿尔法收益,像在美股这一类成熟市场,贝塔比较容易,但阿尔法比较难。
但A股相反,指数行情收益率比较低,以规模最大的沪深300为例,近十年一直在3000~5000点的区间内震荡,走势图就能看出来,跟标普500完全不能比,但阿尔法却相对容易获得,我之前写过《行情来了!买基金,还是自己炒?》一文,比较过中美主动型基金跑赢指数的统计。
如下图,美股这24年,主动型基金跑赢基准的比例,超过50%以上的年份只有7年:
而A股图中的17年,半数以上跑赢基准的年份有9年,胜率超过美股。
为什么会这样呢?巴菲特为什么不来A股找阿尔法呢?很多人都研究过这个问题,解释有几个:
最被认可的原因是:A股的散户太多,人韭瘾大,通过题材股割韭菜是最容易的获取阿尔法的投资方法。
在大部分市场,个股阿尔法收益都来源于一些长期成长牛股的超额收益,即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理念。
但在A股有更容易的获得阿尔法收益方法,就是“炒题材”,让散户追高,在高位卖出,这种方法货源足、见效快、胜率高。当然,这类股票在爆炒后还会跌回去,对大盘贝塔收益的贡献为零,这就是A股高阿尔法低贝塔的原因。
其实炒题材股,哪个市场都有,美国也有游戏驿站这种典型的题材炒作,但都比不上A股的登峰造极,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需要稳定的“人傻钱多速来”的环境,而A股的散户多,赌瘾大,收割一批,第二年又来一批新人。
那为什么A股散户多呢?主要是因为资本管制,钱很难出去,又全面禁赌,只有A股这一个“合法赌场”,而在别的国家,本国股市赚不到钱,就换成美元去买美股了。
第二个原因是新股发行价和上市价过高,上市后就一路跌,也是拖累系数贝塔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一个深次新股指数(399678),选择上市45天到一年之内的股票作为样本,这个指数从发布到现在,9年跌了80%。
那为什么新股发行价和上市价高呢?还是原因一,“散户多”。新股上市当天换手率高,游资拿到一定的筹码,再利用新股高曝光、符合政策导向、题材多的特点,在此后几个月慢慢派发给散户。
新股发行价和上市价过高,虽然股民利益受损,股市贝塔下降,但能让企业顺利融资,这个游戏才被允许玩下去。
第三个原因是A股上市公司长期分红回购太低,降低了对长线资金的吸引力。
股市中的长线资金是中坚力量,它们以长期价值投资为核心,在熊市中入场,暴跌中不离场,即中央鼓励的“耐心资本”,但这一类资本需要靠分红来实现财务上的持续现金流,所以分红也是评估一个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
A股上市公司长期分红回购太低,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过去20多年的规模增长,主要是投资驱动,分红降低了投资能力,企业怕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不喜欢分红;而更多投资者习惯于通过股价增长获得收益,对分红的诉求也不高。
第四个原因,与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期的特点有关,小企业增速更高,上市公司容易增收不增利。
GDP高增速时代,大部分行业的集中度比较低,中小企业有更高的增速,出现了大量阿尔法的投资机会,大市值公司往往集中在成熟行业,增速低,也影响了指数。
那么,这四个原因如果发生变化,是不是让A股更有投资价值呢?
展望未来,第四个原因在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时,企业投资力度降低,利润改善,反而可能缓解;第三个原因,随着国家鼓励国央企加大分红比例,也有可能改善。
但第一、二个原因,大家可以想一想,中国的资本管制会放松吗?中国人会有其他合法赌博的机会吗?企业融资的环境会改善吗?如果这些答案是否定的,那第一、二个原因就是无解的。
日本股市的贝塔不如美股,但比A股好,日本股市阿尔法收益的机会也很多,五大商社就是巴菲特在前几年挖掘出的机会,随着这几年被贴上“巴菲特金股”标签后,估值迅速修复,变成贝塔,但日股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阿尔法机会,主要是两类:
第一类是内需消费,日本经济正在经历向通胀的转型,工资增长和价格机制的恢复,加息周期的日元升值,可以增强本土消费者的购买力,这些都为内需相关行业的相关公司,比如零售、食品、房地产等带来机会。
第二类是价值型公司,长期的通缩造成了一大批极低估值但盈利增长、现金流又很好的个股,而近几年企业治理改革的深化,资本结构调整,正在中长期提升企业的ROE,带来盈利估值双击的个股机会。
其实,A股这年的长期牛股也很多,但A股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让巴菲特对它敬而远之,那就是——高波动。
4/5
波动率的问题
中石油是巴菲特主动选择的唯一一支中国股票(比亚迪是芒格主导的投资),在他买入后不久就翻倍,然后被疯炒,之后就一路暴跌,相信给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其实是中国股市的常态。
从2005~2024年的20年,沪深300年化收益率达到7.1%,收益其实并不差,但这20年的年线为10涨10跌,年胜率仅50%,涨得多但快,跌得慢而多,牛短熊长,这就是指数上涨但大部分人赚不到钱的原因;
相比而言,日经指数2005~2024这20年,年化收益率为6.4%,低于沪深300,(毕竟这20年的GDP平均增速仅为1%略高),但年线为14涨6跌,年胜率达到70%,特别是近10年,仅两年下跌,牛长熊短,更容易赚钱,而且持股体验更好。
所以投资A股最大的问题是波动性太大,而本身收益率又不能覆盖这种波动,导致了择时的刚需,一个需要择时的市场,又吸引了更多的“赌徒”,加大了波动性。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造成的伤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在2005年年底投资A股,到2024年年底,19年的年化收益率为8%(不算分红),还不错;但如果晚了一年,2006年底到现在,18年的年化就变成了3.8%,再晚一年,年化变成-1.7%,但再迟一年,2008年底到现在,年化收益又上升到5.6%……
理论上说,你投资的时间越长,收益率就越稳定地接近于一个合理的收益,但在A股,你的长期收益率与你的投资时间的关系较弱,与你何时开始买关系很大,晚一年,巴菲特变“巴韭特”,“投资A股”变成“撞大运拼人品”的游戏,老先生肯定不干。
十几年的投资时间不短了,人生能有几个十几年?对于普通人而言,你有钱想投资的时候,可能是高点,要用钱的时候,可能是低点,对于理财需求是非常不友好的。
5/5
全球资产重新配置
在投资机会的判断上,“合适”比“好”重要得多。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对中概股很感兴趣,也买过很多次,并没有赚到钱,这是因为芒格相比巴菲特更喜欢探索新的机会。
我之前在《巴菲特的经验主义传统,芒格的理性主义残存》一文中,分析了巴菲特投资哲学源头,是经验主义与怀疑论的结合,而芒格在经验主义的同时,还带着很强的理性主义色彩,他们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
在《跟着巴菲特买日本“五大商社”,能赚钱吗?》一文中,也分析过巴菲特投资五大商社的理由:
三菱商事的投资业务,有点类似于产业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相信这一点是巴菲特看中它的重要原因,伯克希尔投资标的中包括大量未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股权,但以美国公司为主,通过商社,可以投资全球更多的地区。
而且,商社投资目标有很强的资源属性,这也是巴菲特近几年投资的重点方向。
对于大部分普通散户而言,A股是地狱级的投资难度,但对小部分人而言,包括优秀的公募私募基金经理、游资、量化基金等,A股有大量的阿尔法机会,是真正的投资天堂,十个美股也不换。
当然,国家也意识到A股这种“融资市”“投机市”的弊端,倡导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现在也有了国家级的“平准基金”,抑制过度波动,未来也许能走出一个真正的长牛慢牛,变成适合普通散户的市场。而美股由于“美国例外论”被质疑,现在的全球资本配置正在改变“美股独大”的倾向,希望A股能够把握这一次全球资产重新配置的大趋势。
近两年全球股市上涨、商品通胀、黄金暴涨、航运暴涨,资本转移……,既是机会,也是风险,需要时刻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建议订阅我的“钢大的财富新思维圈子”,这是一个以全球宏观分析与资产配置方案为特色的圈子,每天更新全球各大类资产观点,定期更新全球资产配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