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托农户 右手助力制糖企业避风险
【来源:期货日报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三农”、稳定农户收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糖料蔗“保险+期货+糖企”模式,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联合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在南宁举办2025年糖料蔗“糖业无忧”项目开展工作座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国资委,以及广西金融监管局、广西证监局参加上述座谈会。广西当地10家制糖集团、辖区9家保险公司,以及13家期货公司相关人士参加座谈并开展讨论。
据悉,白糖期货和白糖期权上市以来,郑商所不断贴近现货产业变化完善白糖期货规则,在广西地区增设交割库,设置产业基地,探索白糖期现联动新模式,多措并举提升白糖期货服务广西白糖产业的质效,尤其是自2016年以来,郑商所已连续10年在广西开展糖料蔗“保险+期货”项目。
近10年来,“保险+期货”在保障农户收益、稳定种植预期、助力乡村振兴、赋能普惠金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证明,“保险+期货”是一条利用市场化手段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有效路径。
“从2016年郑商所首次在广西武鸣区、扶绥县、武宣县支持开展白糖‘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以来,通过保障价格促进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的效果显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参与农户看来,实实在在的“保险+期货”收入险能提振蔗农种植甘蔗的信心。“过去,甘蔗种植保险以保障化肥、农药等直接物化成本为主,保障水平相对有限。”钦州糖料蔗新农提升计划项目农户代表谢钢说,现在是白糖“保险+期货”的扩容,农户种植甘蔗的信心倍增。
在讨论环节,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太平洋财险广西分公司、平安财险广西分公司、紫金财险广西分公司相关人士从白糖“保险+期货”保障农户收益、稳定糖料供给等角度积极发言。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在广西罗城县开展首个县域覆盖项目,成效显著,为后续推进县域项目开展探索了有益路径。其他相关保险公司建议降低保费成本、强化政府协调参与、充分发挥糖企参与优势。
事实上,白糖“保险+期货”取得积极成效,一是财政金融携手,可以共同助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郑商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连续两年通过省级财政合作的方式开展广西糖料蔗“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202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发文明确表示支持开展白糖“保险+期货”项目,有效巩固了“保险+期货”项目的可持续开展,保障了蔗农的收益。二是制糖企业参与是项目平稳有序运行的关键因素。由于甘蔗即收即榨、就近压榨的特性,为保障糖料供应稳定,我国食糖产业实行订单农业管理,制糖企业与蔗农具有较为稳定的购销关系,制糖企业的推动及收入险产量端测产辅助是白糖“保险+期货”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在“保险+期货”的基础上,今年郑商所针对广西白糖产业开展“糖业无忧”项目,探索白糖“保险+期货+糖企”模式,既对种植户进行风险保障,又鼓励制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做好风险管理。
国海良时期货、广发期货、华泰期货、中信期货等相关单位认为,郑商所提出的“糖业无忧”项目是糖料蔗“保险+期货”项目基础上的又一个创新举措,贴近糖料蔗现货实际,建议郑商所发挥白糖期货期权优势,继续大力支持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农户端保收入、糖企端进行风险管理的良性闭环新格局。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走进甘蔗林和制糖企业,提出要推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把这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糖料蔗订单机制使制糖企业面临上游糖料收购成本固定和下游白糖价格波动带来的生产经营压力,特别是在价格下跌周期,企业为及时兑付甘蔗收购款,资金压力较大,参与期货市场套保资金不足等问题,“糖业无忧”项目在保障农户种植收益的基础上,支持与农户签订订单的制糖企业利用白糖期货期权交易与交割,交易所针对在试点期间参与白糖期货期权市场产生的交易交割手续费及仓储费差额进行费用支持。“糖业无忧”项目一是稳定原料供应链。通过保险保障蔗农收益,可以显著提升蔗农种植积极性,减少因价格波动导致的甘蔗种植面积波动,保障制糖企业榨季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二是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企业享受最高50万元的对冲操作补贴,通过期货市场锁定生产成本,平滑经营利润,补贴可覆盖大部分套保交易成本和部分仓单仓储费用。三是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体现龙头企业担当,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等糖企相关负责人围绕项目操作、糖企配合等方面开展了有效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