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券商定增获受理 是否意味再融资常态化?看三个重要关注点

【来源:东方财富】


  天风证券南京证券再融资推动的新消息,成为行业关注点。

  5月15日-16日两天内,天风与南京证券定增项目都推进到监管层面。尽管获批与否还有不确定性,但行业乐见的是,在经历两年蛰伏后,券商再融资终于有了新进展。这也是监管层面在“一流投行”定调后,券商定增乐见的新动向。

  图为南京证券定增最新公告,获得上交所受理。

  具体来看,两则定增事项关注点如下:

  一是天风证券定增已于5月15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证监会接受相关材料。就在5月9日,天风证券公告称,公司定增申请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重点一是天风证券定增募集资金拟用于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投资交易业务、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重点二是公司控股股东湖北宏泰集团拟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天风证券此次定增股份,并明确承诺5年内不转让定增股票。

  二是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已于5月16日获得上交所正式受理。南京证券定增事项进度条拉动更受关注,主要是这距离公司2023年6月首次发布定增预案,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时间。期间,南京证券定增经过修订,将原定50亿的募投方向从五个方向拆匀拆细至七个方向,提高对财富管理、信息技术、合规风控等方面的投入。

  行业对于券商再融资较为敏感。2023年年初,证监会倡导券商“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随后两年中,券商再融资节奏开始调整,主要包括再融资事项延期或文件失效,募资投向及募资额有所调整等等。有一种行业观点认为,券商应通过专业服务创造价值,而非依赖资本规模扩张。

  那么这两家券商定增获受理,意味着节奏变化吗?这是市场普遍关注的。显见的观点方向有三点:

  一是两家券商再融资的方式均以定增方式,控股股东重视金融机构的发展,以真金白银提供支持;

  二是从记者多方了解的是,监管方面鼓励券商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没有变;

  三是券商资本金壮大后,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没有变。

  是否意味着证券业再融资新常态?

  在此时点,如何理解当下上市券商再融资进度条突然拉动?综合财联社记者沟通了解,行业有几类观察:

  首先,以两券商定增获受理,并不能简单结论“常态化”,但这让行业感受到了积极信号,特别是一些资本金受限无法扩大业务的券商,更是充满期待。

  其次,作为全面建设“一流投行”的元年,2025年是证券行业更加期待有所作为的一年,这意味着需要更强的竞争力,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在这个视野下,资本密集型的证券行业,券商确实需要充足的资本金作为展业“资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并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第三,在过去两年中,券商也确实在融资环节更重视“提质增效”。监管层鼓励精准融资,行业竞争聚焦轻资本能力,鼓励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并没有变化,细化到业务端,市场偏好募投落地之后的战略协同,重要的目标仍是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这从天风证券的最新业态上可找到答案。湖北宏泰集团取得公司控股权后,天风证券在更好服务湖北实体经济方面正发挥更重要作用,而且由控股股东真金白银参与定增,并最终仍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是天风证券定增的大方向。

  南京证券对本次定增发行对象的表述为:“包括控股股东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不超过35名(含35名)特定对象”。

  如何看监管态度?关注三次重要表述

  资本市场是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的枢纽,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专业中介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下,资本实力早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防范风险、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

  监管政策的调整对当前券商再融资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规模扩张”风向转到“质量提升”导向。

  2023年年初,证监会倡导券商“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同年8月27日,证监会在发布的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中提到,“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

  2024年5月10日,证监会修订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其中提到,“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行为,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券商再融资的四点明显变化

  券商积极响应监管及政策号召。综合记者对2024年券商年报的观察,券商展业更加专注于提升业务质量和效率,而非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这就直观体现在了再融资的事宜上。

  一是券商再融资节奏调整中,落地结果分化明显。2023年以来,中原证券浙商证券财达证券、国联证券(现已更名为国联民生)4家上市券商陆续终止了原定的定增计划,仅有国海证券定增募得32亿元资金,以及国联民生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因并购事项进行了再融资外,再无其他证券行业上市公司落地定增。

  不过,一组数据很鲜明验证了券商对于资本金的需求旺盛,比如发行债券正成为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记者统计发现,截至5月19日,券商今年已合计发行债券规模超过4000亿元,参与的券商达到65家。

  二是募资投向调整,对后续券商再融资选择产生微观影响,更重视“提质增效”。不难发现,伴随市场环境和行业需求变化,上市券商对再融资的规模、时机和资金用途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多家上市券商陆续宣布通过压缩募资规模、调整募资投向等方式,对在途的定增预案进行调整。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券商募集资金投向的决策,将与公司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关于这一部分,财联社曾在《又有一家券商调整募投方案,或额度缩水或调整方案,券商再融资纷纷强调“聚焦主责主业”》有过阶段性总结。

  三是控股股东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变化,认知也在调整。以天风证券为例,天风证券控股股东宏泰集团作为湖北省属国企,明确提出打造“新天风”的目标,要求其在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对接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作用,这种战略协同体现在定增资金的使用上,强化湖北金融生态布局,这也是帮助天风证券深化服务实体经济、深耕湖北辐射全国战略得以落实落深的有力保障。

  此外,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宏泰集团也明确承诺5年内不转让其认购的定增股票,同时对于前期持有的股份和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股份也有明确,截至此次发行结束之日起十八个月内将不以任何方式转让。

  南京证券方面,南京证券的控股股东紫金集团同样展现出战略深度,集团5亿元认购款锁定5年,远超常规的限售期,释放出长期支持信号。

  四是券商正从依赖重资本业务转向轻资产服务,这个是行业集体的业务环境变迁。传统券商依赖自营、两融等重资本业务,导致资本消耗过快。目前券商主动调整募资结构,削减自营等重资本业务投入,转而向财富管理、投行等轻资产领域倾斜。可以看到,财富管理已成为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