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千和月薪2万没有本质区别
【来源:虎嗅网】
我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是20年前的5500,当时很满意,后来迅速涨到8000,12000,感觉自己还挺厉害的。
今天回头来看,只觉得好笑。
年轻时我把每个月这几千块万把块的收入差距看得太重了,其实拿月薪5000和月薪1万、2万没什么本质区别。
我知道看文章的读者已经有人开始嘲笑“何不食肉糜”了,你先别着急,接下来我说原因。
三四线可能还行,月薪5000在一二线城市是个什么水平,非常一般,你只能住几百块的合租房,还过得巨紧张,平时什么都不敢买,没有能力买房买车更谈不上成家。
所以你会想,有一天我可以月薪1万该多好。
正常人都这么想对吧。
好,过了几年等你有一天月薪1万,生活的确会发生一些变化。
租的房子大一些了,手机从小米换成苹果了,衣服可以买点牌子比如始祖鸟,感觉自己算个小中产了,偶尔也敢跟朋友去高档馆子吃饭了,之前只敢混路边摊。
这时候你回头看,可能觉得生活变化很大。
变化大吗?
我告诉你,其实没什么变化,你还是一个依靠出卖劳动力的打工人。
等你从月薪1万再变成2万也是一样,物质条件更好了些,但本质没有变化,任何时候公司裁员或者得罪领导被排挤,分分钟失去收入被打回原形。
月薪5000如此,月薪1万、2万也如此。
我当然知道还有什么打工皇帝年薪几千万上亿,但那跟我们普通打工人离得太远,极端例子就别举了,大部分人一辈子最多也就月薪2万、3万,拿点年终奖开心几天。
说这些不是为了打击大家信心,而是想提醒跟当年的我差不多的,很在意月薪多几千块钱的人,打工这事要是你总盯着月薪看,那就完蛋了,今天不完蛋明天也得完蛋。
因为你的命运并不揣在自己手里。
你问有没有解决方案,有的,今天我说两个,一个是收入方式,另一个是生活方式。
一个个说,先说收入方式。
我经常在各种留言区看到很多人,尤其年轻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他的爹妈一辈子上班,从来没做过生意,日子过得还凑合,轮到自己打工了怎么生活就这么难。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的劳动力贬值得很厉害。
今天我们不讨论公平的事,你只需要知道,你的劳动在价值分配上目前处于一个低洼水平。
大部分体力劳动的时薪不管是在工厂打螺丝,还是跑外卖,单位薪水都很低,一般在时薪20元到45元左右,45元是极少数,大部分30元时薪到头了。
这是老板在设计公司业务链条时已经确定了的,不这么干他就竞争不过同行,所以并不是努力干活就能多赚钱,你一天毕竟只有24小时,还要休息。
极端一点的,那天我带孩子在商场的必胜客吃饭,打扫桌子的阿姨没忍住向我吐槽,说她的时薪只有12元。
我有点意外,这可是在距离成都市中心只有20公里的商业街。
有技术含量的劳动时薪高一些,但是平均水平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除非,你可以参与到互联网的“网络效应”里。
啥叫网络效应呢?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自媒体剪辑来说,我了解到的行业内顶尖的剪辑手,一年可以赚100万。
注意,不做股东也不卖课,只是纯靠剪辑打工。
这种剪辑手的公司老板,通常跟行业里许多大V都是朋友或者有熟悉的业务关系。
举个例子,某大V和大V之间3小时的对谈视频,会交到他们公司,于是这些剪辑手会熬夜肝,从3小时视频里肝出很多个爆款短视频。
首先体力上必须得是年轻人,因为大V的短视频特别讲究时效性。
然后是剪辑技术,顶尖剪辑手可以把一段还算有干货的对谈,剪得非常有看点,呈现效果无论播放量还是涨粉各项数据都很高。
因为这帮人从选题,标题,节奏,冲突点,金句,配乐……已经把短视频吃透了。
大V们也愿意把视频交给他们剪,因为大V最贵的资源是时间,要是视频剪出来质量不高,那么3小时的对谈就没有在商业上价值最大化。
于是大V吃肉,公司老板吃肉渣,剪辑手哪怕喝汤也可以年入100万,这就是所谓劳动参与到互联网的网络效应里。
你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普通人的劳动收入为什么永远提不上去,外卖,滴滴,还有办公室里的普通工作,本身都是“点对点”服务,单个人为你买单,你的时薪当然就低,跟剪辑手没法比。
当然我说的是顶级的剪辑手,大部分剪辑手拿到的也是社会平均工资,时薪也不高的。
总结一下,从收入方式看,如果你单纯出卖劳动还想多赚钱,至少要参与互联网的网络效应。
最好是彻底告别出卖时间的方式,做自媒体,做直播,写书,做小程序,做APP……让产品可以被无限复制来降低单位成本。
只是这条路走起来非常难,你得做好长期零收入或者低收入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说完收入方式再来说生活方式。
刚刚我说月薪5000和月薪1万、2万没有本质区别,因为你无非生活水平变好一些,一旦失业还是打回原形。
那么你会问,如果我不提高生活水平呢?
恭喜你,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月薪5000花掉4800,或者月薪1万花掉9000,这两种生活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如果月薪1万只花6000呢,每个月剩余1000和剩余4000,时间一拉长区别就大了。
前者无论工作多少年都不会有什么储蓄,永远都挣扎在担心裁员的边缘。
后者因为储蓄越来越多,就越来越不害怕裁员,越来越有底气在机会来临时去搏一把来改变人生。
关于生活方式,对打工人特别有害的一句话就是“收入提高了,自然应该改善生活”。
这句话是大多数打工人的思想钢印,因为身边所有人都这么想。
我建议你首先想清楚,你打工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改善生活,可以,那是你的自由,不过你得接受储蓄不多在裁员边缘的担惊受怕。
如果你说我的目标是一边攒钱一边研究理财研究投资,有一天被动收入大于工资,或者有一天攒够本钱做点靠谱的小生意,彻底摆脱被裁员的恐惧。
那么你现在住多大的房子还重要吗,手机用小米还是苹果,重要吗,是穿几十百把块的优衣库还是几百上千块的始祖鸟,还重要吗。
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现在再来看月薪5000和月薪1万、2万,有没有区别?
应该说得看你怎么做。
月薪5000无论如何都很难节省,而月薪1万和2万在花掉最基础的生活开支后,有一笔可观的结余可以自由支配。
如果你花掉它,那跟月薪5000就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你看淡所谓生活品质,不花或者少花,那么你就慢慢拥有了一笔可能改变命运完成阶层跨越的本钱,月薪1万、2万和月薪5000当然就有区别。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打工人你应该追求升职加薪。
但升职加薪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路径,目的是有一天不再以升职加薪赚钱来给自己提供安全感。
就像我有个朋友说的:
前半生努力打工,是为了后半生不必再打工。
我努力学习参加高考,是为了让我的孩子不必把高考当作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