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南沙开发开放关键节点,中国国际期货举办南沙期货与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
【来源:期货日报网】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刘威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金融30条”)。在服务特色金融服务上,包括创新服务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业务。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加强企业碳账户、碳核算能力机制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碳账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作为广州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金融专项政策,让南沙拉开金融改革创新序幕。紧扣南沙开发开放关键节点,5月14日下午,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南沙区工商联指导,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创新协会、东莞市私募基金行业协会、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商会、广州市南沙区新能源产业联合会、广州市南沙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共同举办的“广州金融家沙龙荟第11期——南沙期货与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在南沙区星河发展大厦20楼顺利召开,来自金融与金融服务类、科技与创新企业、传统制造与贸易等领域的60余家机构代表共议产融协同新路径。
(部分)参会人员合照
“中国国际期货与我国期货市场已共同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重要功能,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对期货工具的了解和运用还不够深入,期货市场与产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壁垒。这不仅限制了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效率,也阻碍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暨广州分公司总经理许来仓在致辞中表示,近期印发的“南沙金融30条”从七个方面提出了30条政策措施,大湾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金融创新又迎重大政策保障。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会能够打破这种信息壁垒,让期货与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在主题分享环节,广州南沙区能化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志宏结合企业实践,围绕“南沙能化商品价格套保实战”进行案例分享,通过六组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商品价格套保策略。他从“黑天鹅”与“灰犀牛”等极端行情的应对,谈到散户常见的认知误区、资金博弈以及 AI 技术在期货操作中的创新应用,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开展期货套保业务提供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联创集团金融衍生品部负责人(中国国际期货特聘讲师)黄超则聚焦钢贸行业痛点,围绕“期货市场创新赋能南沙产业升级——钢贸风险管理实践”进行主题分享,从基差、交割、保证金制度等维度,对套期保值的可行性进行了专业且细致的分析,并按照趋势判断、方案制定、执行与评估等流程,全方位展示了套期保值的完整操作路径,以自身多年的经典案例分享了宝贵经验,为钢贸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详实的操作指南。
南沙期金产业园投资公司营销负责人罗瑞瑶以“打造产融结合新高地——南沙期金产业园政策赋能与生态构建路径”为主题进行分享,详细介绍了南沙对期货产业的政策支持,包括发展运营、产业集聚、办公用房支持等方面,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期货机构和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她着重推介了南沙期金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区,其规划定位为全国性大型期货金融业总部及国际性金融服务平台,未来将成为推动期货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企业代表纷纷就跨境结算、保税交割等实际操作中的难点问题与嘉宾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思维碰撞、观点交锋,浓厚的交流氛围中,与会者均表示收获颇丰,对期货工具与产业融合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据悉,接下来,中国国际期货将继续与各合作单位发挥桥梁作用,定期组织“期现策略上门培训”“产融需求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跨境金融协同等解决方案,助力构建科学风险管理体系,打通期货工具与产业需求的信息壁垒,推动南沙企业深度参与期货市场,降低市场波动对产业链的冲击,实现风险管理与经营增效,助力南沙打造大湾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心与国际金融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