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美脱钩的难度
【来源:东方财富】
4月美国的高额对等关税随着中美日内瓦谈判的超预期和谈结果而稍稍告一段落,但实际上,过去一个月美国政府激进的做法已有了一些图穷匕见的意味,即此次的关税战已远非2018年可比。在解决美国经济空心化和收税进行国内财富再分配等重点因素外,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和逆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关系破裂的大趋势(贸易流趋向“碎片化”)更是航运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将从美国国内外两方面去分析美国试图快速暴力脱钩的难度。
I
美国自身:库存
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趋势和美国经济“空心化”状况的不断加深的直接结果就是欧美等消费为主的发达经济体深度依赖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国家。因此,美国政府4月的超高关税是对美国各大贸易商货架上能否有充足货量提供给消费者(即核心业务)是最大的挑战——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将一直面对国内库存这一重要因素的挑战。上期报告《航运:超预期的中美关税谈判》已指出了4月末美国以Walmart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因对库存感到强烈担忧而与特朗普进行了面谈与美线运力在5月初触底反弹的高度吻合现象,对上述逻辑进行了有力的支撑。
图1&2&3展示了美国的库销比情况。从图1可知,2025年美国全社会库销比整体出现下滑趋势,低于过去十年水平,截至今年3月为1.34,说明整体来看美国的库存在2个月内就会出现危机。零售商是其最大拖累项:其库销比在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恢复速度显著低于其他行业,有更大的补库“焦虑”和动力。实际上,从图2的货物类别角度来看,零售商面对的库存窘境更加明显:衣物及配件稳定在1以下,其他美国主要进口商品的库销比自疫情后的恢复速度都不理想,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中;进口占比最多的家具类正向1滑落;食物饮料类库销比显著低于均值。接着看批发商,整体表现优于零售商,基本恢复均值甚至以上水平,家具和电气设备类等占比较高商品的库销比已不断爬升至较高水平。
综上,美国整体的库销比并不具备支持美国政府维持长期的针对全球的高额对等关税政策,其提出的90天豁免期确实能为美国至少在今年拥有稳定的库存水平。不过,若美国坚定利用关税的武器走逆全球化的道路,美国各大贸易商需要长期保持对库存管理的警觉度,或许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可以看到美国社会补库动力对整体进口量的提振。
图1.美国社会库销比
图2. 美国零售商库销比季调:分货物类型

图3. 美国批发商库销比季调:分货物类型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II
美国之外:东南亚与中国
尽管美国作为最大的消费国在贸易战中处于有利地位,但中国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以及其与东南亚不断加深的绑定。
2018-2019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造成的中国产品通过东南亚以及墨西哥等国家产生的转出口使得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东南亚不断分担中国出口美国的份额:美国进口集装箱货量中来自中国的比例由2018年的49%降至2024年的38%。如此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和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快速增长扩大,从图4可知,东南亚同时保持着对美国的高顺差和对中国的高逆差。这足以说明:尽管对美的出口份额减少,但中国依旧通过转出口的方式对全球出口贸易产生着强大的影响力。
图4. 东南亚国家对中美贸易平衡(2024)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从图5&6可知,东南亚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张的走势与其对中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张的走势呈现明显的对称形状,这不仅体现转出口效应的不断深化,更体现了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在亚洲的地位亦是与日俱增——图7的中国FDI流出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中国不仅带动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也通过大幅增加投资建厂和自身制造业的强大实力使得东南亚的经济对其产生较大程度的依赖。
图5. 东南亚国家对美国贸易平衡(2017-2025)

图6. 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贸易平衡(2017-2025)

图7. FDI:中国→亚洲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III
结论
综上所述,美国政府4月采取的暴力关税试图快速进行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并在自身与中国脱钩的基础上试图带动其他国家跟随摆脱中国的措施将面对来自其自身矛盾和国外格局矛盾的强大阻力,可行性较低,并非一日之功,或许是长期趋势。美国脱钩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国内库存的压力,其试图带动东南亚对中国加关税来限制中国过去7年以来的转出口行为也会严重损害东南亚的利益。同理,中国在转出口之外的投资建厂的方式已被市场高度接受,东南亚与中国的深度绑定也将限制美国介入中国对东南亚投资的意图。
(文章来源:中粮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