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首席:已将中国股市指数评级调至标配 科创优势托举经济和股市
【来源:东方财富】
自关税降级以来,包括高盛、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股票市场,高盛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把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分别上调至84点和4600点,意味着分别有11%和17%的潜在上涨空间。
在深交所举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带来“科技与地缘变局下的中国经济”的主题演讲,
在邢自强看来,美国出现极为罕见的“股债汇三杀”,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汇率走低,这一连锁反应促使全球重新思考过去几十年来习以为常的“美国经济例外论”,以及美元长期占据的绝对优势地位。再看中国资产,科技创新带来了叙事的改变,产业链上下游的集群规模优势、人才红利、以及广大市场需求和民营企业坚韧不拔的精神,都将推动中国在下一阶段的全球科技革命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大会现场采访环节,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沈黎表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超预期,有助于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提振,在摩根士丹利中国BEST会议上,80%以上投资者表示有可能近期增加中国股票的投资敞口。
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在近日接受财联社专访时表达了对市场的信心,她认为,香港市场是全球机构投资者最关注的中国资产定价的重要舞台。当前,港股的定价权已显示出逐渐趋于稳定的迹象,这对重建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外资看多中国资产,原因为何?
关税摩擦历时一个月后迎来重大转机,未来关税或许还存在变数,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容忽视,全球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不确定性。
邢自强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拥有充足的应对冲击的回旋空间。原因有四个:一是国内政策刺激拥有加码空间;二是整体社会民生仍具有承压能力;三是产业链集群优势,短期内难以被取代;四是在下一阶段的科技革命中,中国具有巨大的科创潜力。
政策加码尤为市场所关注,尤其是在拉动内需与消费上,邢自强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率先出台一揽子货币政策,将能发挥提振信心的作用。今年3月举行的两会上也制定和宣布了对消费品补贴、基建和科技等方面的刺激政策。
年初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活跃,有力支撑了整体社融增速。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推出补充财政政策。
邢自强还观察到,中国还将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扩大到了许多一二线城市,涵盖医疗、养老甚至文化等各个领域,并降低准入限制,允许更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这也带来了新的动向。今年以来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逐步提升农村养老医保的费用。至关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夯实和改革有望逐步提升中国的内需消费市场。
中国科技创新叙事改变
DeepSeek横空出世,让中国再次证明在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球高科技领域的优势,这也是外资机构关注的焦点。
日前,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发布报告阐述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上的产业优势:
一是《中国前沿产业28强报告》,系统梳理了从智能驾驶,到AI应用,再到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业的28家崭露头角的企业,它们未来将有望拥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
二是根据摩根士丹利“中国AI硬件自给自足率指数”,预计中国到2027年就能达到超过80%的自给自足率,其中包含GPU芯片等。
“产业链上下游的集群规模优势、人才红利、以及广大市场需求和民营企业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将推动中国在下一阶段的全球科技革命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邢自强指出,人才优势在AI行业非常明显,这源于中国多年的工程师红利。AI一直是4个主要环节共同支撑,即算力、算法、数据和场景。
邢自强认为,中国当前在算法、数据和场景三个环节的优势可以弥补算力方面的不足——即通过算法、数据和场景改善效率,积累更多其他方面优势,以弥补算力不足。另一方面,中国在算力方面也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例如国产芯片和服务器用于AI训练。目前的国内自给自足率达到34%,预计到2027年自主可控率会上升到82%。
邢自强认为,自去年以来,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叙事逻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受美国技术遏制政策影响,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预期曾出现阶段性波动,市场信心一度受到影响。但下一阶段的产业优势、科创能力离不开中国,这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王滢看好港股的科技和互联网板块,她表示,长期以来,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和AI领域的关注度都较为有限,DeepSeek横空出世让投资者意识到,中国拥有庞大的工程师资源池、数据可用性、社交网络和电商领域完善的生态系统,并可能获得政府的进一步支持,以加快AI的应用。现在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在科技和AI领域的可投资性。
此外,王滢也看好中国新消费板块,相信有望在全球市场蓝海里获得更多投资者青睐。“摩根士丹利在2023年推出中国企业走出去主题的相关报告。从那时起,我们一直高度关注与新消费业态相关的公司。”王滢表示。
境外投资者信心提升
王滢观察到,今年2月中旬的民营企业家会谈,进一步帮助全球投资者了解中国政府的决策方向,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信心进一步改善。
“团队已经将中国股市的指数评级从低配调整至标配。”王滢进一步表示,政策信号明确转向、地缘政治格局改善,以及科技突破重塑信心三大因素推动中国市场步入新阶段,MSCI中国指数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有望持续改善。
王滢表示,今年1月中至4月2日对等关税实施期间,有接近80亿美金的被动资金流入中国股市。虽然从4月2日之后,由于极端关税升级,资金呈现流出态势,但是持续时间非常短。从4月下旬开始,被动基金重新流入中国股市。
王滢认为,随着市场情绪稳定,叠加投资者对宏观和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理性分析,境外投资者已经达成共识,即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股市的可投资性和相对吸引力以及受到影响的程度,相比其他市场要小得多。
王滢从全球资金流量配置来看,全球投资者正在主动改变超配美元资产的状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具有独一无二的体量和流动性优势,而国内政策加持将能进一步凸显其流动性优势和经济周期稳定性优势。
政策还有哪些空间?
邢自强认为,中美关税风波取得一定进展,中国仍需进一步发挥财政力量提振内需。提振内需既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资金支持问题,他提出三项举措:
一是增加财政赤字,包括多发国债。当前美元资产一枝独秀论受到冲击,全球资金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此时若中国增加人民币资产供给,扩大财政赤字,将资金用于刺激消费和完善社会保障福利,有助于打破低物价循环,提升人民币资产收益率。
二是推进国企改革,将国有资产分红更多注入社保体系。这既能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持,又能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水平。
三是推动整体财政支出转型,从过去侧重于建设类的财政模式,转向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类的财政模式。
他进一步指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要抓住战略机遇期,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建议实施“2030重大战略”。
具体而言,即到2030年实现两个“三零”,聚焦扩大内需、大幅对外开放的战略。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财政转型改革,使未来五年中国的内需消费市场增长30%,并且这30%的内需消费市场增量将向世界各国开放。在此过程中,未来五年逐步将对外关税降至“0”,将对外资企业和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降至“0”,将补贴降至“0”。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