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特辑:谁更喜欢年轻的约会对象?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ID:renkou8gua),作者:沈小杰,责编:靳永爱,题图来自:AI生成

又是一年520,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今年成功脱单了吗(doge)?今天小编借此机会和大家八卦一下人们的婚姻与择偶中的“颜狗”现象,也就是人们到底是不是都喜欢更年轻貌美的对象

实际上,从夫妻的年龄分布上来看,丈夫通常比妻子年龄大。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在全球232个国家和地区中,男性的初婚年龄往往比女性大4岁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观测性数据,从婚姻行为来推测择偶偏好。实际上,婚姻的形成是受到择偶偏好与机会结构二者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选择,因此人们实际的婚姻行为并不一定能够反映人们真实的偏好。

今年Eastwick等学者(2025)发表在PNAS上的一篇文章很巧妙地使用人们线上约会的数据,揭示了在婚姻形成之前人们的择偶偏好,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趣见解。

约会中的年龄偏好

研究者利用美国当地的一个婚恋交友平台数据,评估了人们与不同年龄对象交往时的感受与评价。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如下图所示,男性与女性评价交往对象吸引力时,都显示出随着年龄增加,吸引力下降的现象。这一模式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保持一致。男性与女性都更加偏好更加年轻的对象,也表达出希望与年轻对象有进一步接触的意愿。

即使进一步考虑个体与择偶对象的年龄差异,或是考虑处在不同的年龄范围的个体,这一现象都依然存在。因此,即使我们在实际婚姻中通常看到丈夫比妻子年龄大的现象,但在择偶偏好上,对于年轻对象的偏好并未呈现性别差异。

图1:男性与女性对交往对象吸引力的评分分布

在这一婚恋平台上,人们也会设置自己理想的年龄范围。与已有理论吻合的是,男性报告的配偶理想年龄范围通常比女性更小。但是在实际约会情景中,人们往往将此设置“抛之脑后”,无论约会对象是否在理想年龄范围内,男性和女性仍然更偏好更年轻的交往对象,研究者进一步确认了年龄偏好在不同情况下的一致性。

从约会到婚姻:年龄与地位的交换?

约会平台数据上的结果显示,人们实际上都更偏好年轻对象。那么为何现实中的婚姻又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呢?除了婚姻市场本身的结构约束外(即人们未必都能实现自己的偏好),我们可以进一步考虑婚姻中存在的“交换”现象,即人们用自己的“年轻”去“交换”了配偶其他维度的优势特征。

近期利用中国数据的研究(Wang,2024)发现,男性更可能用自己的教育优势去换得配偶的年龄优势,但是男性并不呈现用自身年龄优势去换配偶教育优势的现象,这反映出中国婚姻行为中的性别不对称性,亦折射出中国传统观念与性别分工对于婚姻形成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与教育优势交换的现象在2010年以来的初婚人群中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由于男性更可能有着固定的“年龄偏好”,因此随着男性初婚年龄不断增加时,这一交换的强度可能将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婚姻缔结过程中实际上可能存在多种维度的交换与匹配,比如教育、职业、收入和家庭背景这四个地位特征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交换现象(许琪、潘修明,2021)。这主要是因为这四个特征的同质性较强,而越同质的特征之间越可能相互替代,也越可能发生交换。

八卦到这里,不知道你是不是对择偶与婚姻又有了新的理解?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约会和婚姻似乎呈现出越来越不同的偏好模式。但无论怎样,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不单身的你能够继续拥有爱情,单身的你则能继续拥有金钱!

参考文献

Eastwick,Paul W.,Eli J.Finkel,Eva M.Meza,and Kellie Ammerman.2025.“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Attraction to Young Partners:A Study of 4,500 Blind Date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2(5):e2416984122.

Wang,Yu.2025.“Age‐discrepant Marriages and Educational Assortative Mating in Urban China:The Exchange of Youth for Statu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87(2):636–58.

许琪、潘修明.2021.“美貌与地位:中国人婚姻中的匹配与交换.”社会41(06):203–3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ID:renkou8gua),作者:沈小杰,责编:靳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