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空姐都不会老的吗。”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停机坪 (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
我一直觉得自己还算年轻,甚至我本来还想说“长不大”,但敲完之后又自觉这三个字太恶心做作了。
前几天看到一张图,说“你们中年男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在外人眼中有多老,还认为自己很年轻,特别是80后”
——看的我诚惶诚恐,心说这不就是我。
但转念一想,当年跟我差不多进公司飞的姑娘们,现在看起来依然还都挺年轻的。
哪怕三十好几、孩子都上小学了,在客舱里站着还是一副年轻姑娘的样子。
当然,不是说她们没有年龄变化、不是说一点法令纹都没长、也不是身材完全没走样,“看起来年轻”这件事,不只是长相问题,更是一种气质的惯性。
慢慢我想明白了,她们不是不老,而是活在一个让人没时间老的生活里。
乘务员这份工作,节奏脱节,时间感是乱的,生活感是淡的。
朋友圈在晒端午粽子,我们在忙着换季学服务流程;同龄人在小区车位群吵得热火朝天,我们在驻外酒店点外卖追剧。
有时候你飞完四段回来,连周几都算不明白。
于是,时间变成了航段,年龄变成了工龄,我们慢慢跟“社会年龄感”断了连接。
再一个,是这份职业自带的“状态管理”机制。
服装是统一的、妆容是标准的、发型是整齐的、对外表达是受控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冻结年龄”的设定。
在飞机上,我们不被允许“显得疲惫”,只能时刻努力保持“看起来还不错”。
这种职业仪态本身就有某种伪装作用,让人误以为“这人还年轻”——其实不是年轻,而是还在用职业姿态撑着。
你可能刚起床脸还浮肿,但你还是得在半小时内穿上制服、盘好发髻、画好妆,出门前检查自己的口红够不够标准。
你必须让自己看起来是“ready to fly”的状态,不光是给旅客看,也是给领导看、给家人看、给自己看。
飞行是一份“持续输出感”的工作,你不能懒、不能倦、不能散——你必须“看起来不错”,久而久之,也就真的“显得还行”。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保持那种万米高空维持“标准姿态”,而这个姿态,本身也像像一层滤镜。
我们早就习惯了,所以我们自己都忘了。
最重要的,是“飞行”这件事本身对人状态的影响。
我认真观察过,那些笑靥如花,跟普通乘务员能打成一片的前辈,状态就是比整天板着脸的人年轻。
你长期活在“照顾别人”的语气里,就很难变得油腻、焦躁、算计。
因为你知道,一旦你变得“难相处”,客舱就会变得难维系,自己也不再是青春的那个状态了。
所以到后来,显年轻变成一种本能反应:你知道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忍耐,该装傻。
你不是不累,而是习惯了累了也不能显出来。
但我当然知道,你从来都不是在装年轻,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把那个“年轻的自己”留在了飞行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