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行”走进山东:从港口到加工厂,探寻产业链升级与期货应用新路径

【来源:期货日报网】

5月22日、23日,由期货日报和产业服务联盟主办的“2025年原木产业行(江苏、山东站)”调研活动走进山东日照岚山港、临沂市木材加工厂及日照临港物流园,深入考察港口物流、木材加工产业链,交流期货工具在产业中的应用现状,推动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模式的普及,并与当地企业代表座谈交流,探讨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全球最大木材接卸港:岚山港区吞吐量稳居全国首位

5月22日下午,调研团抵达全球最大木材接卸港——山东日照港岚山港区。据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第三港务分公司二级专家张伟介绍,岚山港区拥有六个木材作业泊位、三千余亩专用堆场和完善的配套设备设施。自1999年开展木材业务以来,该港区已成为日照港的特色货种,木材吞吐量稳居中国沿海港口首位。目前,岚山港区已成功开拓新西兰、俄罗斯等地的货源市场,并通过海铁联运、内贸转水等业务,辐射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区。 

谈及当前市场形势,张伟表示,原木需求整体偏弱,港口库存有所增加,周转速度下降。“虽然出库量未见明显减少,但加工厂开工率普遍下滑至50%左右。”他提到,尽管行业面临压力,但原木贸易商和加工厂并未大规模退出市场,行业整体仍保持稳定。

“前港后园”模式助力原木供应链升级

5月22日上午,调研团走进日照临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原木期货交割及产业创新展开座谈。日照临港国际物流总经理刘鑫介绍,岚山地区木材产业发展良好,港口通过“前港后园”模式,推动木材港产园一体化联营,致力于打造北方最大的木材集散基地。 

近期,日照临港物流已多次开展原木期货模拟交割测试。“整体交割较为顺利,但交割效率仍受时间等因素制约。”刘鑫表示,未来公司将优化业务模式,探索木材标准化堆放,以提高市场信任度和匹配度。

产业企业探索期货工具应用 呼吁加强规则学习

参与座谈的企业代表普遍反映,在原木期货上市前,企业主要通过调整库存应对价格波动,而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不过,部分国有企业受政策限制,仅能进行卖出套保,无法做买入套保。

由于原木的定价权大部分不在国内,海外供应商在信息研判上投入大,常出现外盘涨幅大于现货的情况。对此,湖北福汉木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隽表示:“对行情影响并不像想象中的悲观,虽然需求大幅下滑,但是供应端同样减少。”在之前没有期货时,多数原木企业通过控制库存水平的高低,来应对市场波动。“未来公司计划通过点价等方式深化期货市场参与,优化贸易模式。”

山东隆盛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房金龙介绍,公司进口品种主要以新西兰辐射松为主,其余北美材、欧洲材等占比较少。根据当前市场环境,企业采取“有利润时​多做,无利润时少做”的方式,以保证企业运转及现金流稳定的贸易方式。随着原木期货的上市,企业有需求和意愿利用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规避相关风险,稳定企业利润率。

浙江凯德嘉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张翼表示,当前产业对期货认知仍显不足,合约活跃度较低。“企业需加强学习,明确交割成本、质量标准等,并在做套保决策时综合考虑价格、时间和经营策略等因素。”

调研团还走访了山东多家木材加工厂。有加工厂表示,往年房地产需求较好时,其中建筑木方占比九成,主要原因是建筑需求相对规整,易加工销售,不愿意排班给包装、托盘和寿材。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大家开始转型,建筑木方加工比例大幅下降。

调研期间,江苏林梵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龙为调研团详细讲解了原木检尺的差异问题,帮助调研团成员深入理解期货仓单标准。 

至此,调研活动在山东圆满落幕。此次调研活动为产业企业与期货市场搭建了沟通桥梁,助力行业探索风险管理新路径,推动原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