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有色新发展 向绿向新再出发
【来源:期货日报网】
5月23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2025上衍有色论坛在沪举行,今年论坛围绕“服务有色新发展,向绿向新再出发”主题展开讨论。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有色强国建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健指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大规模的产量、最大需求的市场。党的二十大部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行业认识不断提高,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成效不断显现。
他表示,培育有色金属行业新质生产力、夯实绿色低碳根基,是建设有色金属强国的必然要求,必须遵循“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总要求,积极实现产业变革。
他提到,再生金属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2021年到2024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累计达693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24%,累计节约矿产资源36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亿吨。其中,再生铝贡献率超过87%,使用再生铝生产铝材,省去了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的电耗,实现“一次耗能,终生受用”。
目前,再生原料供应已形成“国内为主,进口补充”的良好格局,2021年到2024年,国内废铜、废铝回收量分别累计达976万吨和3095万吨,占再生铜、再生铝原料供应的61%和84%;同期,再生原料进口量累计为1377万吨,其中再生铜原料769万吨、再生铝原料608万吨,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
看向“十五五”时期,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加快发展。预期到2030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2800万吨,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例将提升到30%,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5亿吨以上,绿色低碳价值将加速释放。他特别提到,要利用好即将上市的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等金融手段,构建产融协同新体系,希望企业积极申报交割品资质,实现产业标准化与期货市场的衔接。
构建高质量产品体系
服务行业发展新需求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张铭表示,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上海期货交易所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上海期货交易所在服务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稳健运行、健康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色金属期货、期权品种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运行最为成熟、产业参与度最高的商品期货板块之一。
他表示,上海期货交易所将不断发挥市场功能,强化期现协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向绿向新助力有色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构建高质量产品体系,服务行业发展新需求。202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期货全年累计成交4亿手,同比增加27%;年末持仓175万手,同比增加9%;累计交割988亿元,同比增加87%。上市了铅、镍、锡和氧化铝期权,实现了有色金属期权品种全覆盖。新增铜、铅、锌、氧化铝等品种注册品牌21个,恢复铅注册品牌2个,在铝等品种的5个注册品牌中增加可交割规格。
在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支持下,继2023年推出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氧化铝期货合约后,目前正积极推进铸造铝合金等绿色低碳、再生金属期货和期权品种上市,更好地服务铝产业链风险管理和向绿向新循环发展需求。此外,及时修订铅、铝等品种合约标准和交割品级,助力有色金属工业产品标准升级;持续推进再生铅和铝行业绿色标准研究,锚定《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规划目标,积极支持绿色生产力发展。
二是聚焦产业需求,提升市场服务质效,完善产业服务工作综合体系。持续强化期现市场协同,加强市场培育。2024年,共组织有色金属行业相关推广和培训活动20余场,开展“走一线”等调研活动10余家次、开展有色金属类投教活动300余场。建立起有色金属品种“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42家。
近期,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了《2025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会员服务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安排》,以“会员同行”、上期“强源助企”和“上期大学堂”三大品牌为依托,推出涵盖会员、产业、市场服务和投资者教育等一系列举措,从优化制度机制入手,聚焦解决企业参与障碍,降低参与成本,提升交易便利性与交割充分性。
三是持续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国关税政策调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面对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上海期货交易所严格落实“四早”原则,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持续加强与现货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期现联动监管,优化市场生态,为市场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新形势下
有色行业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中信证券研究部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敖翀在会上表示,新形势下有色行业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大幅抬升,地缘冲突持续加剧,资源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金属和矿产行业冲突风险敞口尤为突出。”他表示,新形势下战略性矿产资源重要性日益提升,未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战略性矿产资源上的竞争将加剧。
具体来看,在各国的关键矿物清单中,铜、铝、锂、镍、镓等品种被多次提及,未来既需要关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优势国对关键矿产的生产和出口管制政策,也需要关注美国、欧盟等主要消费者通过组建联盟等形式加强对关键矿产的争夺。同时,中南美洲和非洲等地的新兴资源大国对关键矿产(铜、锂等)出台的“国有化”政策和提高税收、限制出口、谋求产业链本土化等举措也对我国未来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挑战。
他同时表示,高景气度的终端应用有望带来金属行业发展新机遇。一方面,能源转型对关键矿产金属需求拉动突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和对应的能源转型有望为金属矿产需求带来巨大的消费增量,被视作有望带来金属矿产行业的超级周期。根据Wood Mackenzie的预测数据,基于《巴黎协定》提出的温度上升目标,至2030年,全球能源转型对应的铝需求增量将达到2000万吨,铜需求增量达到500万吨,铅锌需求增量达到200万吨,以上需求增量将对现有金属供应端带来显著压力,并进一步增强关键矿产金属的战略价值。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带动相关金属需求,包括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市场迎来爆发式发展,也推动了产业链上相关金属新材料的需求增长。在他看来,在供需紧平衡格局下金属价格仍具有长期支撑。其中,在铜方面,铜矿供给扰动加剧以及增量收缩形成趋势;铝方面,铝土矿保障愈发重要,政策和经济性共同压制电解铝产量增长。综合来看,铜铝价格仍具有较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