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人士:期待相关机构超前布局清洁船燃期货产品设计
【来源:期货日报网】
5月23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2025上衍航运服务论坛在沪举行。围绕“推动航运业风险管理高质量发展”主题,与会专家就航燃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上港集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文斌介绍,自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2030—2050年降碳目标后,行业普遍认为船燃市场将从传统燃料油转向清洁燃料。受此影响,船东纷纷加大对替代燃料船舶的投资力度,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其中,LNG及甲醇作为清洁高效且应用较早的燃料,已逐渐成为当前船燃市场的主流。
挪威船级社(DNV)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大幅增长至515艘,与2023年相比涨幅达38%。其中,LNG燃料成为2024年的行业首选,新船订单数量多达264艘,是2023年订单数量的两倍多。此外,DNV报告还显示,2024年LNG双燃料船舶的交付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69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共有641艘LNG动力船舶投入运营。
在这样的背景下,LNG加注市场也在快速发展。据罗文斌了解,目前LNG加注受航线集聚及加注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影响,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港、鹿特丹港和上海港等3个枢纽港。不过,全球具备LNG加注能力的港口共有198个,此外还有78个港口计划在建。
与此同时,全球绿色船舶燃料供应也在快速发展。据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部总经理田明介绍,目前全球清洁船燃供应量1394万吨,全球占比6.48%。主要船供油枢纽港绿色船燃料供应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新加坡的传统燃料和生物燃料总销量达到5492万吨,同比增长6%,创下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2024年高硫船用燃料(HSFO)销量显著增长,总量达到2015万吨,同比增长21%,这一增长与安装脱硫塔的船舶数量增加密切相关。相比之下,低硫燃料(LSFO)销量同比下降4%,至2958万吨。
生物燃料销量从2023年的52万吨增长到88万吨。其中,最高B50的生物燃料已投入商业使用,船用液化天然气LNG产量从2023年的11万吨增加到46万吨。甲醇已实现商业规模供应,供应量为1626吨。此外,在港口的试验中,全球首次加注了9.74吨氨。
考虑到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3届会议对国际航运业到2051年实现净零排放达成高度共识,并明确分阶段实现排放目标,制定船舶燃料碳排放参考指标,设立直接合规目标和基础合规目标,并准备对达标和未达标分别采取相应的鼓励和惩罚措施。罗文斌认为,长期来看,船舶燃料将向清洁绿色转型,绿色燃料比例逐渐增加。
罗文斌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公司需综合考虑清洁燃料与传统燃料比例以达到合规目标。其中,传统燃油船可能逐渐增加生物燃油比例,必要时采用碳捕集装置。LNG双燃料船在2031年后可能需加入生物质天然气等。至于甲醇船,他认为,早期部分可用传统低碳甲醇,后期绿色甲醇比例将提高。
事实上,鉴于甲醇在三种替代燃料中经济性最佳,且目前已进入发展元年,田明建议,相关机构未来除了需要推动清洁船舶燃料行业标准规范建设外,还可超前布局船用甲醇加注供应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开展清洁船舶燃料自主供应方式创新,超前布局清洁船燃期货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