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网】

当全球经贸的风云变幻为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当市场竞争的浪潮不断冲击传统经营模式,如何在逆境中突围、于变革中生长?浙江宁波的两家企业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他们以科技创新为利刃,打破发展桎梏;以产融结合为桥梁,跨越风险沟壑,在不确定性增强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书写下自己的答案。

“两条腿走路”成为新解法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尽管今年4月全球经贸局势紧张,中国外贸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6%,前4个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上述表现超出了市场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背后是市场多元化、产业链升级与企业韧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浙江宁波作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产业基础,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宁波参与国际贸易程度显著提高,贸易伙伴多元化、商品结构持续优化、贸易模式创新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强大活力,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中基宁波集团是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进出口总额多年蝉联宁波第一。该公司副总裁陈静艳告诉记者,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供应链不断重塑,中基宁波一方面持续布局进口、出口、转口、内贸等多种贸易形式,加大新团队的引入,开发新品种业务;另一方面,立足宁波,以新加坡公司为枢纽辐射全球,通过境内外联动的“内外贸一体化”运营模式,逐步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

截至目前,公司进口覆盖50个国家,出口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贸易额稳步增长,经营规模在全国民营大宗贸易企业中位居前列。内外贸“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让企业走得更稳,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更强。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415.97亿元,同比增长12.3%;进出口总额57.7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持平。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322.04亿元,同比增长7.3%;进出口总额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

作为全球领先的铜及铜合金材料供应商,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田铜业)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在我国宁波、江苏、广东、重庆、包头,以及越南、泰国等地建设八大生产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完整、规模优势显著、产品种类齐全的竞争优势;同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地设立子公司,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和销售网络,为境内外客户提供铜产品一站式采购服务。

“面对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我们不能被动调整,而是需要通过战略引领主动破局。”金田铜业高级副总裁郑敦向记者表示,在近年来愈发复杂的国际贸易局势下,企业需要做到危中寻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他告诉记者,金田铜业在2018年就提出了产品和客户双升级的战略。一方面是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对生产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对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等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4年,金田铜业境外主营业务收入121.61亿元,同比增长26.75%。公司铜管、电磁线、铜带等铜材产品境外销量16.99万吨,同比增长20.58%。境外业务的稳步增长,有利于加快推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客户升级。内贸方面,公司寻求以优质产品增加国产替代机会,针对国际贸易争端可能导致的进口铜加工产品价格上升或供应不稳定问题,不断加大在境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满足境内客户对铜加工产品的需求,逐步替代进口,提高境内市场占有率。

数智化转型成为新路径

走进金田铜业旗下的5G智能试点工厂,记者看到,整个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全部实现了数智化管控和自动化生产。金田铜业生产技术中心主任项燕龙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重点推进数智转型,连续三年每年都有100余项数字化、智能化项目推进,借助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实现关键设备联网率100%、关键设备数采覆盖率82%以上,大幅提高了运营效率,产品成材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不断提升智能制造实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是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他表示,一方面,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技术,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稳定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并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研发和生产响应能力,可以帮助产品迭代升级和终端市场拓展。尤其是在当前新能源、低空经济、AI算力、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需求多变,公司通过智能生产可实现小批量、多规格订单的柔性生产与快速响应。

“比如,金田铜业旗下的铜管公司已经成为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先行者。”据项燕龙介绍,铜管公司通过数字化革新,目前为每个客户都建立了定制产品工艺库,业务员接到客户订单后,只要在系统中输入客户和产品规格,系统就会根据历史推荐最优生产工艺路线,并明确各工序的生产要求和质检标准。目前,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发货,全链实现条码追溯。当客户对产品有质量疑虑时,质量工程师可通过手机扫码实现一键查询,及时获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信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数智化转型同样在贸易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并推动贸易模式迭代升级,为市场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中基宁波的企业展厅,记者注意到数字显示屏上展示的中基惠通智慧大脑,平台依托大数据、AI及区块链技术,可实时监测全球供应链动态,能为企业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显示出技术赋能传统贸易的实践价值。

陈静艳告诉记者,随着新技术发展,中基宁波建立了数字创新中心,引进和培育了大量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人才。近年来,在加强品牌建设、服务实体企业、提高研究及信息分析能力以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中基宁波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

比如,在风险管理领域,大宗商品品种多、货值高,多为点价或浮动计价模式,风险敞口计算也比较复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机会窗口期不断缩短,及时识别交易机会、精准制订策略、高效执行是大宗商品贸易商的必备条件。为此,公司基于第三方交易软件,自动化、智能化执行交易指令,既能满足交易所合规要求,又能多项目、多维度进行结算,高效、精准、稳定完成交易指令的执行。公司自主开发的CTRM系统,是集交易管理、风险管理、市场分析与预测、合规管理、账务结算为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风险管理系统。在数智化赋能下,为业务开拓及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交易和交割环境。

“具体来看,在风险管理方面,系统能够通过逐日盯市实现对市场风险指标的动态管理,通过量化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在交易管理方面,系统实现了交易从录入、确认、审批到结算的全流程自动化,并通过策略模型和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制定和优化交易策略;在提升运营效率和合规管理方面,系统可以跟踪业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变化,整合企业内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环节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优化工作流程,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企业合规风险,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各项支持。”陈静艳说。

整体而言,中基宁波通过物联网、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为打通贸易、生产、消费与科技“三端一侧”提供支撑,与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金融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产业联盟,共同防控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下一步,公司还将持续探索绿色金融与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产业链向更高效、智能、可持续的价值链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产融结合成为稳定经营的关键

“这些年,接连不断的国际贸易争端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影响,比如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风险加大等。我们深刻感受到实体企业平稳经营的不易。”金田铜业市场总监汤先朋告诉记者。

“对企业而言,需要在供应链管理上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铜原料供应商的依赖,积极开拓其他市场的铜资源,如从南美、非洲等地进口铜,降低因特定国家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供应风险。另外,建立战略库存,合理调节库存水平,通过提前采购铜原料并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锁定价格和维持供应稳定,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原料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风险。”汤先朋说。

对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他认为,企业需要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好金融衍生工具,更好护航企业的稳健发展。事实上,现在铜产业链上下游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公司会通过铜期货和期权工具锁定未来铜价,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及时评估市场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记者了解到,用好期货工具的背后,金田铜业制定了非常完善的套保制度,设立了专门的套期保值管理委员会,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公司还通过信息化手段,监控每日铜价波动,评估业务风险敞口,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确保每家分公司和子公司的运营不受铜价大幅波动影响。

“公司通过套期保值有效稳定了经营预期。买入套期保值可以锁定加工成本,卖出套期保值可以稳定销售价格。”汤先朋表示,在市场环境变化时保持稳定的经营状况,更容易获得供应商、客户和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从加强供应链合作、维护产业链稳定的角度来看,产业贸易服务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陈静艳告诉记者,贸易公司的强项是外贸和交易,实体工厂的强项是生产制造,两者如果能实现“强强联合”,实体产业发展将更加健康。

近年来,受全球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时,没有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操作的企业会面临大幅亏损;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没有进行买入套期保值操作的企业很难有效锁定成本。尤其是对出口和出海的企业而言,从订单签订到交付客户,往往受到物流时效、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需要数月时间,上游原材料或中间品价格波动对其利润的影响很大。

她表示,中基宁波不仅是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商,也是产业链运营商,作为产业的“链接环”和交易风险的“蓄水池”,对市场变化感知更敏锐,深知风险管理对大宗贸易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司通过基差贸易、点价、产能预售、远期一口价等多种贸易服务方式,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降低原料端、加工端和销售端风险,帮助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