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癌症多,除了生活习惯不好,还有啥原因?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题图来自:AI生成
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男性的整体癌症发病率都显著高于女性!
对比75岁之前的患癌风险,在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高的10个国家中,无一例外,都是男性风险更高。
各国居民75岁前患癌概率
中国也是一样。中国人75岁前患癌的整体概率是20%,但男女也是有别的:男性是23%,女性是18.3%。
女性不仅发病率更低,死亡率也更低。据最近癌症报告,中国全年死于癌症的人有241万,其中153万是男性,只有88万是女性,接近2:1!
问题来了,为啥男的风险比女的高呢?
原因至少包括下面3个:
生活习惯差异
免疫差异
激素差异
第一是生活习惯差异。
我们都知道,男性生活习惯更差,接触致癌物更多。最常见的一类致癌物包括烟、酒和槟榔。
烟:男性抽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酒:男性喝酒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槟榔:男性嚼槟榔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烟草是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强人造致癌因素,没有之一。中国15岁以上的吸烟者一共3.08亿,其中男性就有2.96亿!
烟、酒、槟榔都是一类致癌物,但大家为什么一定要抽,要喝,要嚼呢?很简单,因为它们都有成瘾性!
最常见的四大成瘾性消费品里,只有咖啡看来是安全的。
烟和酒影响的远不只是癌症,心血管风险也很高。大家肯定经常听到中年人,甚至青年人猝死(脑梗、心梗)的消息,如果仔细去看,其中很多都有抽烟喝酒习惯。
第二是免疫差异。
癌症和免疫逃逸有关,而女性的免疫力整体比男性强。
尤其是面对细菌病毒感染的时候。比如新冠疫情中,男性整体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女性。打完疫苗后,女性的整体反应也更强。这和基因、激素、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性别的免疫系统差异不只是人类有,几乎所有物种都是一样,因此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进化中选择出来的。雌性免疫系统强,可以更好地抵御感染,应该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后代。
对大自然来说,一个不下蛋不怀孕不带娃的雄性,如果感染了实在扛不住也就算了。
免疫力更强,对于女性防癌肯定是个好消息,但这也是个双刃剑。
一方面,女性确实更容易抵抗感染,有更好的疫苗反应,甚至更少的癌症,但另一方面,她们也更容易被过度反应的免疫系统伤害。一旦免疫细胞开始攻击正常组织,就会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接近80%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都是女性,大家熟悉的红斑狼疮患者中,近90%都是女性!
最好的免疫系统,是平衡的免疫系统,而不是最猛的免疫系统。
第三是激素差异。
男女之所以不同,最关键就是基因和激素不同。
刚才提到的免疫系统差异,就和激素有密切关系。除了影响免疫系统,激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影响患癌风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生长激素。
大家可能不知道,患癌风险和身高是密切相关的:个子越高,患癌风险越大。成人身高每增加10厘米,患癌概率会增加11%~18%。男的和男的比,女的和女的比,或者男的和女的比都是这样的规律。(注:这是据群体统计而言,不是说身高2米的人就一定会得癌症,打篮球的不要来怼我)
男性整体比女性高。有人估计男女患癌风险的差异中,30%要归结于身高的不同。
个子高的人为什么更容易得癌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长激素。
个子高的人往往意味着生长激素活性更强,这可能和先天基因有关系,也可能和后天营养有关系。不管怎么样,他们体内激素活跃,青春期刺激正常细胞分裂和生长,所以长得高,但同时也更可能不小心刺激了癌细胞生长。
生长激素和癌症的关系,还有个有趣的极端反例: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小矮人”。他们生活在南美厄瓜多尔南部山区中,平均身高只有1米2。
他们得了一种由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病。这些人近亲结婚,导致后代都是侏儒。
但真正最有趣的是,他们虽然不长个子,但慢性病也比较少,几乎不得癌症!
看来,上帝关上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窗。
生活习惯差异、免疫差异、激素差异,男性更高的患癌风险似乎可以简单总结成十个字:
先天不给力,后天不注意!
咱们雄性改不了基因和激素,生活习惯还是可以改的。
加强点运动,别抽烟,少喝酒,给自己增加点机会呗。
祝大家健康~
参考文献:
1. http://gco.iarc.fr/today/home
2.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Focus on Severity and Mortality. Front Public Health. 2020 Apr 29;8:152.doi: 10.3389/fpubh.2020.00152.
3. Height, leg length, and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Epidemiol Rev 2001; 23: 313–4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