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再升级

【来源:期货日报网】

5月26日,郑商所发布通知,为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将于2025年5月29日推出PTA-瓶片、PTA-对二甲苯跨品种套利指令。其中,组合保证金跨品种抵扣自当日结算时起生效,跨品种套利指令于当日夜盘交易时正式上线,相关保证金收取和限仓制度将严格遵循《郑州商品交易所套利交易管理办法》执行。此次新指令覆盖聚酯产业链上游原料对二甲苯、中游核心产品PTA及下游瓶片,构建起从原料端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联动机制,将显著提升市场参与者风险管理能力。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PTA是聚酯产业链的关键中间产品,与上下游产品价格关联紧密。对二甲苯是PTA最主要的生产原料,我国超过99%的对二甲苯用于生产PTA。据测算,生产1吨PTA大约需要消耗0.655吨对二甲苯,对二甲苯原料成本在PTA价格中的占比接近90%。

在下游环节,PTA是瓶片的主要生产原料。生产1吨瓶片需要使用0.855吨PTA和0.335吨乙二醇,PTA原料成本在瓶片价格中占比约64%。自2024年8月30日瓶片期货上市以来,PTA与瓶片期货价格、现货价格相关系数均保持在0.9左右。这种紧密的价格关联,为PTA-瓶片、PTA-对二甲苯跨品种套利提供了稳定基础,也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期以来,聚酯产业链生产企业面临原材料与产成品价格双重波动风险。传统单一品种套保模式难以直接锁定加工利润,企业经营风险敞口较大,因此对精准化、多元化金融工具需求迫切。

市场调研显示,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对新套利指令充满期待。逸盛石化、恒力石化、新凤鸣等PTA生产企业,以及华润化学、万凯新材料等瓶片企业均表示,PTA-对二甲苯、PTA-瓶片套利指令推出后,企业能够同时锁定原料和产品价格,实现风险敞口全覆盖,有效稳定加工利润。此外,保证金按大边收取的规则,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套保资金,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这些企业普遍期待两组跨品种套利指令尽快落地。

“对聚酯产业链企业而言,这是一套更灵活的套利与对冲组合拳,能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更高效地锁定利润、规避风险。”万凯新材料副总经理陈灿忠表示,PTA-瓶片套利指令对瓶片生产企业意义重大。企业可以锁定PTA采购成本与瓶片销售价格之间的核心加工费,精准对冲PTA与瓶片价格非对称波动风险。

陈灿忠进一步表示,新套利指令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促进产业链各环节期货价格的有效联动和合理回归,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捕捉跨品种价差交易机会的便捷通道;另一方面,为实体企业提供透明、公允的利润参考基准,辅助企业优化采购、生产、销售决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新套利指令的落地,将为聚酯产业链带来积极影响:其一,指令能够直观、精准地反映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利润分配与价格关系,例如PTA生产利润(PTA与对二甲苯价差)、瓶片加工利润(瓶片与PTA价差),有助于提升相关期货品种的价格发现效率,畅通产业信息传导路径。其二,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丰富、灵活的风险管理方案。企业不仅可以对单一品种进行套期保值,还可以通过跨品种套利,精准锁定加工利润、采购成本及销售收益,显著增强经营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紫金天风期货高级分析师刘思琪认为,更多套利工具组合有助于优化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随着更多投资者参与套利交易,通过买卖被低估或高估的价差,聚酯产业链品种之间的价格关系将得到更充分挖掘和反映,使价格更真实地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她表示,多样化的套利组合还将吸引更多产业参与者进入市场。

据陈灿忠介绍,万凯新材料目前已深度参与PTA、乙二醇、瓶片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未来,企业计划将PTA-瓶片跨品种套利策略全面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当市场分析显示瓶片加工费处于较好水平时,我们将在期货市场采取正向套保操作,即买入PTA期货的同时卖出瓶片期货,提前锁定瓶片加工利润;若加工费持续低迷,除了在现货端调整开工负荷、适度减产外,还将通过反向套利操作,有效管理PTA库存跌价风险,保障瓶片订单交付的盈利稳定性和成本可控性。”他称。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20年10月12日,随着短纤期货上市,郑商所同步推出了PTA-短纤跨品种套利指令。此次郑商所在已有基础上推出PTA-对二甲苯、PTA-瓶片套利指令,标志着聚酯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套利工具实现全面升级。

“这不仅能更好地满足聚酯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还将强化聚酯产业链期货品种联动,进一步发挥品种集聚效应,提升期货市场服务聚酯产业能力。”广发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张晓珍表示,期货工具的多样化让产业企业的套保操作更加灵活、精细和专业,有助于企业提升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抗风险能力,助力实体经济在价格波动中稳健发展。

5月29日相关套利指令正式上线后,聚酯产业链企业将迎来更高效的风险管理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