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韩国人“攻占”的中国球场:有人月入过万,有人黯然离场
【来源:虎嗅网】
高尔夫球童,小众圈子中的秩序守护者
晴天,高尔夫球场,准备换杆的客人向身后球童比了个“6”的手势,球童晓丹顺势递上球杆。除了报码数以外,一切都化为沉默式服务,是韩国客人到中国球场上最常见的打球状态。
“所有到高尔夫打球的客人里,韩国人是最好分辨的,哪怕他站在那里不用说话也能看出来是韩国人。”
在晓丹的日常观察中,表情和动作夸张韩国客人的统一特点,韩国发烧友一杆球打出去,无论打得好与不好,都能对应听到一声惊呼,区别在乎发挥得好是“哇”,发挥不好的时候是一声“西巴”,有时也会伴随着一声摔杆。
有时哪怕语言不通,也能感知到客人的情绪,晓丹听不懂韩国客人在说什么,但能知道对方在骂她。
在韩国高尔夫是全民运动,成熟的标准化服务也注定会催生出严苛的客人。相比之下,晓丹工作的浙江地区高尔夫球场中,球童的标准小费单包200元,双包300元,没有固定服务时间,只看客人想打到什么时候,服务价格也只要韩国球童的三分之一。
球童,作为高尔夫球场上的辅助角色,常被作为球场发挥好坏的牵连对象,有时甚至无关于他们有没有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
每天上班前,晓丹只能祈祷今天能遇到好脾气的顾客。
运气,是高尔夫球场上常被提及的关键词,想要打出好球的客人需要,年轻球童们也同样需要。在国内客流量稳定的高尔夫球场中,球童里能实现月入过万的也大有人在。
晓丹住在包吃住的高尔夫球场里,每天从8点上班开始等待客人。她所在球场平日里韩国客人并不多,多数还是经常光顾国内高尔夫玩家。
中老年群体是高尔夫球场的主要群体,平时常从中午十一、二点开始陆续上人,紧接着,晓丹和所有球童一样,开始一场至少4小时的暴晒。
熟悉的客人抵达球场后,可能会选择指定的球童,不熟悉球场的客人,看个人选择要一对一服务的单包,还是一个球童服务两个客人的一拖二,有时也会有比较讲排场或条件的客人会多点几个球童陪着。
这项不被大众熟知的运动项目,大概均价1000就能体验得到,小一点的球场几百块也能打得到,在国内大多球场中,球童是整个体验中的必选项。
拿杆、摆线、报码数只是球童工作中的一部分,很多情况下,球童在辅助客人的同时,对于球场而言也是球场的秩序守护者。
“我们帮助客人也要维护球场,提醒客人也是维护果岭的一部分,果岭有了球痕我们也要修,不然球场的寿命就会缩短,如果不带球童让他们纯自助式那球场就乱套了,一旦有球再打到客人那就真麻烦大了,我们都要戴头盔和互相提醒才能下去。”
几乎每个球场都会有这样的先例,哪个球童被飞来横球打进医院缝针。事实证明,所有服务业的高薪收入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对高尔夫球童来说,支撑起高收入的关键要素,分别是高收入和高消耗。
与此同时,球童除了份内工作,还有一份更重要的隐形服务:为客人提供情绪价值。
“高尔夫,是一项绅士的运动”
小费,是球童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些年轻人需要承受持久的暴晒,在近似电脑屏保的自然环境中,做着重复性极强的枯燥工作,一切都只为一个终极目标:把客人哄开心。
晓丹工作以来,见过无数水平不怎么样但很有自信的高尔夫发烧友,往往越是水平不过硬的人就越是嘴硬。
通常他们一杆挥出去,如果肉眼可见的出界OB,就会抓紧为自己找点外因。“今天风太大了”“你们球场的草地这么硬”“你给我推荐的这是什么杆?”通通可以成为没发挥好的原因。
每遇到这种情况,晓丹也会在一边适时附和“今天天气是不太好,球阻力有点大”帮助客人在心理上找回点面子。
对水平差的要附和,对水平好的玩家更要做情绪上的捧哏,客人打出一个好球,身后几个球童接连喊出“漂亮”“好球”,很可能换到手的就是百元大钞。
晓丹有时能察觉到客人的暗爽,也会常常盼着客人能打出好球,哪怕不为了小费,工作内容也会轻松很多,否则就要去树林和沙坑里扒出客人“失手”打出的出界球。
球场客人的小费是情绪价值向的额外附加,服务的钱早以单包、双包的形式付过了,余下的都是用来买“被仰望的感觉”。
高尔夫本质上是一项绅士的运动,按规矩大家都要在彼此打球的时候保持安静,就意味着四人组之间需要互相等来等去。但对球童而言,就意味着要暴晒加倍,所以晓丹平时最怕碰上四人组,通常这是打得最慢的客人组合。
绅士的体面,自然也需要服务人员在背后支撑,晓丹常常晒伤状态的后颈就是最直接的辅证。
既然作为一项绅士的运动,客人们对于游戏规则和对手的尊重,也会同样蔓延到球童身上。工作以来,晓丹极少会碰到非常难搞的客人。
“球场的客人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比较多,他们基本不会真的劈头盖脸骂你一顿,如果长得小漂亮一点,态度好一点,愿意摆出学习进步的态度,他们不会非要为难你的。”
晓丹唯一吃过的一次投诉,还是在新人实习期,整个服务过程中客人没有一丝不满不悦,直到服务结束后,客人偷偷找到球场,表面一派和气又暗戳戳地表达不满,需要安排个新球童。
一旦面临投诉,球童就被迫几天到一星期的停场,对很多没有底薪的第三方球童来说,停场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球童的工作有低谷也自然有高峰,晓丹现在提起收到小费最多的那次还很兴奋。
那时她也还是新人,跟着一个比较成熟的球童,陪客人打了几个比较好的球。高尔夫球中的“BIRDIE”意味击球杆数低于标准杆数1杆,客人“打了鸟”自然兴致高昂,整场下来打了36个洞,每打一个好球,客人就开始给所有球童发小费。
虽然36个洞让晓丹整天走了2万多步,但也让她第一次感觉到没白辛苦。
让客人开心,是果岭之上最强悍的服务宗旨。
因此,哪怕凌晨3、4点刚刚亮天,球场也会为球瘾大的老玩家敞开大门。只要球场光线环境允许打球,客人提前预约了这一场,凌晨接到任务的球童,哪怕睡个半醒也要起来上场陪客人打完球再回去继续睡。
高尔夫球场上的工作强度,不是所有人都支撑的下来,需要旺盛的精神更需要年轻的体魄。
从晓丹培训起,就有很多人耐不住辛苦而中途退出,新人总是被老人、教练和球场拿捏的一方。
好在众多高尔夫球场中,永远不缺新鲜血液。
高尔夫球场上的“限时游戏”
与其问高尔夫球童是不是青春饭,不如先问问,这些年轻球童自己愿意在球场工作多久。
在国内的高尔夫球场中,大多数非职业赛的公开球场,在球童招聘上会更倾向年轻女孩。而选择做球童的年轻人里,也很少有人真正把球童这份工作纳入长久的职业规划。
门槛不高、有稳定需求、并有高薪机会的高尔夫球场,成为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年轻人天选职场过渡地。
芝芝在北方沿海城市的球场里,算是年纪最大的球童,工作两年里,她从入职第一天就想着,从如果球场离开以后要去做点什么。
到高尔夫球场工作之前,她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做会计,从毕业到27岁,月薪始终没超过6000,被纳入裁员名单后,同一座城市内,再也找不到一份只需要做会计份内工作的公司。
从进入高尔夫培训后,芝芝就发现身边都是比自己年轻的小女孩,有的甚至不到20岁。
球场工作的年龄焦虑是隐形的,在球场实习期时她就发现,能做到30 岁以上的球童要么是有自己的常客,要么就是实力过硬比得上半个教练。
但工作时间久了,芝芝也觉得球童这份工作,只适合作为找不到工作时期的过渡。
新手球童眼前机会看不到晋升机会,因为长期暴晒带来的皮肤老化是实打实的,有大方给小费客户,也能碰上毛手毛脚的低素质客人,她工作球场的所有年轻球童,包括芝芝20周岁的室友小姑娘,没人想要30岁以后还做球童。
恰好,很多球场对于招收球童的年龄上限也恰好在30岁左右。
“严谨来说,球童可以做到50岁,但只有极少人想做到50岁,而且球场一旦想让你离开就有的是方法。”
高尔夫球童普遍招聘条件
很多年龄偏大的球童,会在青春和体力收割过后带着晒斑离开,留下的岗位很快被更年轻的血液填补,即便如此,芝芝也觉得自己不算荒废时间,毕竟球童的月薪比坐班时候要翻上一倍。
高尔夫,一项崇尚绅士精神的小众体面游戏,直到今天,暂时还不会因为一场跨国消费热潮而引起巨变,将来会不会变成像滑雪一样的中产运动还是未知数,但也可以隐隐看出一些产业的变化。
芝芝所在的高尔夫球场,包括00后晓丹所在的浙江地区,都已经开始有了“球童年轻化”的趋势。
过去小球场的球童很有可能是周边村民,再早一点的时间,很可能是几个球场之间的熟手跳来跳去,有人会为了高薪留在这个行业中,但球童本质作为一份消耗大量体力的辛苦工作,又有渴望吸纳年轻人招聘倾向,注定会造成大量流动性。
其中注定会有球童在客人和球场的挤压下心态崩盘,有人吃不了辛苦从培训起就中途放弃;更有大量病急乱投医的应届毕业生,因为急着工作,自掏腰包拿出本不该自付的培训费。
但不管每个月有多少年轻人从球场流走,转天第三方就会送新一批年轻人进来。
芝芝注意到,很多年轻球童在选择这份工作时,会选用“见世面”来麻痹自己,但在她看来,大家只是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钻进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短暂庇护所,以自己的青春滋养高尔夫球场的代谢。
所有工作都存在保鲜期,只有球童自愿按下了加速器。
球童能拥有的,是短暂却不稳定的高收入,稀缺的安全感,和悬而未决的未来,月薪过万的标签下,藏着职业的残酷两面性。毕竟高尔夫球场上进行的,本就是一场限时游戏。
果岭上的球痕终会被修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永远年轻。
注:本文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