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有朋友最近购入美股半导体指数三倍做多ETF,这是一个好选择吗?

现在各种成功学方法论里,也强调各种杠杆的作用。

那么,杠杆这把“放大器”,是捷径还是陷阱?

一、杠杆的“魔咒”:为何不是点金石?

杠杆本身不创造价值,更非“低风险高收益”的套利手段。

1. 数学迷思:每日复利的“波动损耗”

杠杆ETF通过每日重设仓位机制,确保当日回报维持预设杠杆倍数。这导致了“波动损耗”(Volatility Drag)或“复利衰减”

若标的先涨10%再跌10%,初始100元变为99元;

而3倍ETF则变为91元

简单计算如下:

(1+30%)✖️(1-30%)=0.91

此现象源于几何平均回报低于算术平均回报,且杠杆会不成比例地放大此效应。

也就是说,即使市场随机波动,盈亏之间是不对称的。

而加上杠杆,放大了这种不对称性——进一步扩大了对几何平均回报的伤害。

杠杆ETF的长期表现还具有“路径依赖性”,即最终回报取决于每日波动的具体路径,震荡市中尤其不利

2. 不对称的“鸿沟”:盈与亏的生死失衡

对于三倍杠杆ETF,标的指数单日下跌超33.33%,理论上ETF价值将归零

这就是所谓的赌徒必败原理,或是塔勒布总在说的“吸附”。

即使你在玩儿一个有利的游戏,被吸这么一下子,就失去了赢回全局的机会。

这就是更大的生和死之间的不对称性。

更需警惕的是“固定杠杆陷阱”:亏损后,ETF净值基数变小,后续杠杆作用于此缩小基础上,使得回本异常艰难——这和上一点有类似原理。

3. 物理学与金融学警示:没有“永动机”

我们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下。

正所谓力不到不为财,物理学的说法就是“要做功”。

试图仅凭杠杆获取超额利润,如同幻想“永动机”。

因为杠杆是中性的。(当然,如上所言,效用是不对称的。)

能量守恒与金融市场的“无套利原则”均表明,无风险的稳定套利机会会被迅速抹平。

杠杆ETF的高管理费(如SOXL费率0.75%,远高于普通ETF的0.03%~0.2%和追踪误差也是成本——这就像是物理中的损耗。

监管机构亦警示其不适合长期持有。

4. 历史回眸:三倍做多的真实业绩与警示

以某美股三倍做多半导体ETF为例,截至2023年Q1末的近似年化回报:

过去10年:约30%~35%

过去5年:约15%~20%

过去3年:约20%~25%

(以上数据变化迅速,请自行验证。)

比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与标普500指数年化回报都高。

看起来,三倍做多半导体ETF在牛市中回报惊人。

但是,这种单边上涨的大牛市会持续多久呢?——这很难预料。

而且,其波动和回撤也极大,例如在2022年跌幅惨重。

看来,时间区间选择至关重要——但这太难了。

“波动损耗”长期侵蚀收益,震荡市尤为明显。

所以,这类行业杠杆产品,风险远高于宽基指数,更适合短期交易或极小仓位配置。

二、超越表象:物理与数学的深层隐喻

市场如复杂系统,有其内在规律。

热力学“熵增”原理启示我们,无结构优势或信息优势,仅靠“放大”无法对抗市场的无序性。

金融市场的“混沌”特征意味着杠杆会加剧波动,无深刻洞察力则易加速亏损。

杠杆是中性放大器,放大决策后果。

杠杆本身不创造价值,若标的或策略期望收益不足,杠杆只会加速亏损。

真正有效的投资,需基于对价值、因子、趋势、分散等方面的深度思考与实践。

杠杆交易极易放大贪婪与恐惧等心理误区

严格的纪律、风控和对产品机制的理解至关重要——这对非专业人士而言很难实现,专业人士也是。

杠杆ETF,尤其是高倍数产品,因其波动损耗、不对称风险及高成本,通常只适合经验丰富的交易者进行极短期、有高度信念的战术性操作,绝非普通投资者的长期选择。

的确,过去5~10年,全球科技与半导体板块正处于高速发展周期,某些三倍做多半导体ETF在一些统计区间里展现了30%+甚至更高的年化回报率,远超纳斯达克及标普500等宽基指数。

但2022年的大幅回调也显示了杠杆产品的极端风险:当行情逆转时,回撤比你想象得更猛烈,更容易形成巨额亏损。

单边上涨对杠杆有利,但单边上涨很难预测会持续多久。

因此,对于三倍杠杆这样的产品,谨慎使用、合理仓位、灵活交易通常是比较明智的策略;

若要长期持有则需对行业前景有较高的信仰和极强的风险承受力。

三、别加杠杆,普通人的10条戒律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的确,我们可以有认知的杠杆,时间的杠杆,技术的杠杆,网络的杠杆,品牌的杠杆。

但是,要特别小心金钱的杠杆。

下面是给普通人的10条杠杆戒律:

1. 杠杆不生财,只是风险与收益的放大器,并且更放大风险。

2. 杠杆是震荡杀手,波动损耗蚕食长期收益,更是复利的杀手。

3. 亏损后回本难,跌多涨少更刺痛人心,破坏长期投资的系统性。

4. 无套利原则:永动机式杠杆不可得。凭啥有免费午餐呢?

5. 杠杆是时间的敌人。无杠杆可以等待价值回归,有杠杆压缩容错空间。

6. 如果方向不对,加杠杆如极速自杀。方向对了,也可能被“永久吸附”,死在半路上。

7. 专业门槛高,散户轻易别碰重杠杆,更别和你不知道谁是对手的人玩儿期货等交易。

8. 赚钱的长期逻辑在企业价值,而不在倍数放大。

9. 加杠杆,是凯利公式的反义词。凯利公式更重要。

10. “活下去”、“活得久”最要紧,莫被杠杆葬送本金。

总之,财富=价值创造×时间复利×存活概率。

即使买房按揭这种比较隐形的杠杆,也要考虑自己长期的还贷能力。

凡是与钱有关的,基本上别加杠杆。

(本文不构成任何上文提及资产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