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精英退出酒桌后,谁会是中国酒桌食物链最顶端?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移动观察,作者:曾航,头图来自:AI生成
飞天茅台的价格跌到1700多块钱了,今天我想聊一聊白酒这个市场的本质,通过白酒可以看清楚中国社会的很多本质。
一
白酒都是难喝的,茅台之所以是中国最好的酒,不是因为它是最好喝的酒,而是因为它是中国最不难喝的酒。
在那个还没有八项规定的年代,许多体制内的领导,都因为工作关系每天可能要赶好几个酒局,第二天一大早还要起来工作,经过长期大规模的人体实验,各种白酒比对下来,发现茅台就是最不容易喝醉、最不伤身体的白酒,于是,茅台成为了体制内精英最喜欢喝的白酒。
二
中国的酒桌是服从文化,乙方服从甲方、体制外服从体制内、下属服从领导、晚辈服从长辈。
在酒桌上,酒桌强势一方决定今天喝什么酒,比如体制内的领导喜欢喝茅台,其他上了桌子的人,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跟着喝茅台。甲方喜欢喝茅台,陪着甲方上桌子的乙方,不管你喜不喜欢,今晚都要喝茅台。
酒桌上强势方一级一级往下压制,酒精又有一定成瘾性,一旦你习惯这个口味,在胃里面形成了坚实的壁垒,可能一辈子都改不了了。所以喝惯了酱香酒的人,可能就很难再转浓香了。
所以你看,红酒和威士忌,好像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在中国的酒市场里面,他们从来都没有成为主流,反而跟白酒的差距越拉越大。
白酒在中国一年的盘子大概在8000亿以上,但是威士忌和红酒各自在中国一年的盘子才100多个亿。
你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解释,但是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在中国,喝威士忌和红酒的人,根本就不在食物链的最顶端。
在美国,有一句话叫做“看纽约时报的人以为他们掌握着美国,看华尔街日报的人实际掌握着美国”。
也许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换成“在中国,喝红酒的人以为他们掌握着中国,喝茅台的人实际掌握着中国”。
三
年轻人一开始不喝酒,或者喜欢喝啤酒这样的低度酒,但是等他在社会上混得好一点、混得久一点,他一定会上那个有更强势一方的酒桌。如果他还没有上,只能说他现在混得还不够好。
这时候年轻人就需要跟着酒桌强势一方一起喝,喝着喝着,他一定会喝到茅台,因为茅台是中国酒桌上最强势一方最爱喝的酒。
中国酒桌上最强势一方,是体制内精英。
你是一个等待上市的公司老板,到了北京,见到证监会一个普通官员,也要通过毕恭毕敬,端起茅台。
你是地方上一个做房地产的老板,遇到一个手上掌握实权的体制内小处长,上了酒桌,也要毕恭毕敬,端起茅台。
尽管年轻人最初喝进茅台的那一刻,千般不懂,万般不愿,但是他还是得喝。喝着喝着,你会慢慢适应的,从而在身体里形成牢固的胃觉壁垒。
然后通过酒桌一级一级传导,会有更多的酒桌上更弱势一方跟着一起喝这个口味。
所以为什么针对年轻人市场的江小白不行了?因为它的目标群体,是中国酒桌上最弱势的一方,上了桌子,他们很多时候决定不了这顿饭喝什么酒。
四
现在在最严禁酒令出来后,体制内精英,正在从酒桌上消失。酒桌上的最顶端,可能会出现真空。
哪个群体会迅速填补这个空白,变成中国酒桌上的最强势一方?是淘宝的小二,还是抖音的经理,或者腾讯游戏的总监们?还是其他什么群体?
酒桌上的最强势一方喝什么酒,决定了中国白酒市场的未来,也是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有意思的窗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移动观察,作者:曾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