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流失的人才,法国把握住了?
【来源:虎嗅网】
80年前,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科学顾问万尼瓦尔·布什发表政策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确立了发展科学技术在美国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政府资助和宽松包容的学术环境,促使美国科研实力迅速崛起。
80年后,特朗普政府执政仅数月,就掀起“风暴”:拆解联邦科研机构、强力打压顶尖高校、大幅削减科研经费……这些行为不仅会对美国自身的科研体系造成破坏,影响科研的持续发展,也对全球科学领域产生负面影响,干扰全球科研合作的正常进行。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法国政府发出“揽才令”,目的是引流科研人才,将法国及欧洲打造为“科学避风港”。
美“人才外流潮”
特朗普自2025年1月开启第二任期以来,以“审查前任项目”“调整优先事项”为由,围绕削减经费、裁员、削弱多元化政策推行诸多科研改革措施,并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加速实施,对美国科研生态造成系统性冲击。
大幅削减科研经费。美国《科学》杂志称,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对科研领域支出进行了“灾难性”的削减,要求将国家卫生研究院支出削减37%,国家科学基金会支出削减超50%,还试图取消对气候和生态研究的大部分资助,并大幅削减美国航天局的科学预算,取消部分行星探测任务。
特朗普政府还要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科研项目间接成本(涵盖实验室维护、行政开支等财政拨款)的补偿上限从平均27%至28%降至15%,每年节省约40亿美元。然而,顶尖高校如哈佛、耶鲁的间接成本率原本高达70%,此举直接导致大学难以维持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行政支持,部分项目被迫暂停。
冲击基础研究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作为美国基础研究资助的主要来源,其年度预算从91亿美元锐减至30亿美元,导致数学、物理、工程科学等领域约1.2万个研究课题受到影响,预计博士生招生名额将减少40%至50%,博士后岗位减少35%。
限制科研人员流动和国际科研合作。特朗普政府裁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等机构1000多名非永久雇员(如博士后)和试用期科研人员。同时,结合签证政策收紧以及反移民言论,通过行政程序对部分外籍研究人员进行签证限制或实施政策压力,这加剧了国际人才流失。据统计,超过75%的受访科学家选择离开美国,考虑移居欧洲或加拿大。
法国打造“科学避风港”
针对特朗普政府激进措施引发的美国科研界动荡,法国政府主动出击,于4月18日启动了一项名为“选择法国科研”的国家级科研战略计划,旨在通过资金支持、政策优化和平台服务,吸引国际科研人才赴法国或欧洲开展研究,以应对全球科研人才竞争,提升法国的科技创新实力。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和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此前已分别表示,将启动相关招募计划,接收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
“选择法国科研”计划是法国借势全球科研格局变化的主动布局,强调“科研优先”,具有目标明确、机制清晰、配套齐全等特点。该计划由法国国家科研署负责,作为法国“2030国家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研项目提供最高50%的额外资金支持,同时叠加院校、地方政府或私营部门原有资金,确保科研资金充足,吸引国际学者定居法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亲自为该计划站台,承诺加大科研投入、优化跨学科合作机制,以重塑欧洲“国际科研枢纽”地位。马克龙鼓励通过提供“开放、自由且受尊重的学术环境”,吸引因美国科研政策紧缩而考虑出走的学者,尤其是在健康研究、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空间科学、农业与可持续食物、低碳能源、数字基础设施等7个关键领域的科研人才。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部长博尔内也强调,此举旨在抵御“对学术自由的威胁”,并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稳定支持。
作为配套措施,法国政府推出签证便利化机制。与原有的“人才护照”签证政策互为补充,将为科研人员提供4年居留权、配偶自由工作权及5年转永居通道,并简化申请流程。还为落地法国的科研转化项目提供快速签证通道、低启动资金门槛及产业链配套支持。该计划还毫不避讳地提出,要成立专项工作组,主动去接触美国高校中的“政策敏感学者”,邀请他们赴法继续做研究。
“选择法国科研”计划还强调与欧盟的战略协同,力图重塑欧洲在全球科研中的核心地位。
5月5日,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巴黎索邦大学共同发起“选择欧洲科研”倡议。两人在会上宣布追加6亿欧元专项资金,用于接待国际研究人员;并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欧盟研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提升至3%。这充分表明,欧盟希冀借助“选择欧洲科研”倡议,成为全球创新竞赛的核心参与者的决心。
“选择法国科研”的前景
法国作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具有传统优势,也是欧洲重要科学中心之一。
20世纪70年代,信息化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主要大国纷纷抓紧科研攻关,以抢占信息科技发展新高地。法国依靠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于1982年自主研发出Minitel网络,在信息技术领域一度领先美国。
然而,美国寻求不同技术路径攻关,通过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成功打造了全球性的互联网,法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逐渐丧失。彼时,在与法国的竞争中,美国凭借其技术路径的前瞻性和政策环境的优越性,吸引了大量法籍科研人员,为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启动之初掌握主动权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如今的美国科研环境之变,让半个世纪前尝过苦果的法国看到了机会,很快做出“选择法国科研”战略部署,吸引新兴技术人才。
从政策目标看,“选择法国科研”计划不失为法国的一次主动出击,是在未来技术领域重拾欧洲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不可多得的机会。
从机制措施看,该计划突破了诸多政策边界,在“移民”“补贴”等法国社会较为敏感的议题上以较短时间推出了相关政策。
从执行力度看,不仅总统亲自站台,还寻求赢得欧委会主席支持,以高调姿态与美国展开人才争夺行动。在具体操作层面,也简化了相关程序。
不可否认,“选择法国科研”计划在后续执行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欧洲当前深陷地缘政治危机,经济增长乏力,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问题依旧严峻,资金落实力度及效率尚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为了抢抓未来科技优势,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相继出台国际人才吸引政策,法国“科学避风港”计划能否持续保持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有待时间检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杂志 (ID:GlobeMagazine),作者:杨成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副研究员),编辑: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