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有利于稳定外资 改善投资者预期

【来源:期货日报网】

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近日,外商投资迎来重大利好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公告》(简称《公告》),明确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税收抵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小芬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政策有利于减轻外资税负、优化投资环境,将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多重积极影响,有望推动外资趋势性回流。

金融市场流动性改善预期增强

谭小芬认为,税收抵免政策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重要手段之一。FDI通常具有战略性特征,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资源的整合。此次出台的税收抵免政策,直接降低了境外投资者的综合税负,有助于提升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促进FDI持续流入。

“未来,这一政策将与放宽外资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合力,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谭小芬说。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明确境外投资者以分得利润进行的境内直接投资,包括境外投资者以分得利润进行的增资、新建、股权收购等权益性投资,但不包括新增、转增、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符合条件的战略投资除外)。对此,谭小芬认为,这表明政策旨在引导境外投资者投资实体企业和一级市场,而非流向股票二级市场,可防止短期套利资金扰动股市,实现鼓励外资参与企业长期经营的目的。

尽管政策明确将上市公司股份投资(除战略投资外)排除在优惠范围外,但谭小芬认为,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提振作用不容忽视。

“外资流入是A股市场的重要边际变量。在当前A股增量资金有限的环境下,北上资金的动向对A股表现的影响较为显著。”谭小芬表示,政策受益主体虽为实体企业,但整体有利于稳定外资和改善投资者预期,进而间接改善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债券市场同样将受益于外资增持趋势。2024年以来,伴随着中美利差回升,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持续增加。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4.4万亿元人民币。“外资持债占比提升,成为国内债市定价的新变量,此次政策落地有利于强化外资流入债券市场的趋势。”谭小芬说。

此外,该政策还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能。谭小芬表示,在“去美元化”趋势下,资本金融项目的可兑换程度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使用。2024年三季度之后,随着我国出台一系列货币、财政、金融政策,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信心逐渐恢复,外资加速流入A股和债市,也印证了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正在增强。未来,在我国汇率企稳叠加政策红利落地的背景下,可能形成“外资流入—本币升值—国际使用扩大”的良性循环。

外资回流趋势显现

2024年9月以来,随着我国出台多项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外资开始趋势性回流。数据显示,自2024年四季度起,外资(特别是被动资金)快速流入中国权益市场。

不少外资机构在年中节点也纷纷发声看好中国资产。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日前表示,从近期的路演反馈来看,外资机构对中国的投资情绪有所改善,投资者认同中国相对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摩根士丹利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敞口仍相对较低。随着国际投资者正寻求加强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并担心错过中国的科技进步红利,其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意愿已经明显加强。

“总的来看,外资回流趋势已经显现,但仍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其流入规模。比如,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投资和贸易政策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复苏节奏等变量。”谭小芬认为,现阶段外资呈现“择优而投”的特征,全面持股潮能否形成,还需观察后续国内政策落实与全球经济环境改善情况。

展望未来外资流入的产业领域,谭小芬认为,外资流入将具有选择性,可能在某些行业中引发更大的投资热潮。比如,外资流入往往集中在中国的优势行业,尤其是先进制造、新能源、创新药、家电等新兴产业。长线外资更加注重产业趋势与业绩兑现,预计外资的流入将进一步推动新型产业龙头企业的估值提升。此外,外资更倾向于投资低估值且前景明晰的标的,消费板块中业绩确定性强的白酒、饮料类企业,以及创新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可能成为外资加仓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