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活态传承农耕文化,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近日,记者走进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柏油路进组入户,一方方怡人的院落在绿树鲜花掩映下整齐划一……一幅恬静淡雅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镇鹊山村位于宁乡中部,全村共有人口4321人,村域面积6.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5.81亩,以水稻种植为主。面对耕地保护意识弱化、乡村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鹊山村通过将农耕文化保护与旅游、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教育为媒、耕地为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让千年农耕文明“活”起来
在鹊山村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列着村民捐赠的手推石磨、风车、犁、耙、石碾等农耕用具,以及农耕、农收彩绘画,充分展现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文明。1:1实景建模还原的传统民居堂屋、灶间、活字印刷、织布等生活场景,配置智能导览系统与沉浸式投影设备,实现“可看、可触、可体验”的活态展示。
据悉,为让更多的人留住农耕记忆,唤醒美丽乡愁,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历时五年将闲置鹊山小学改造为农耕文化体验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孩子们的“第二课堂”,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勤劳、朴实的农耕美德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下田插秧才知道弯腰多累,每粒米都来之不易!”参与研学课程的学生们感慨道。鹊山村开创“实践教学+文化传承+生态与耕地保护意识启蒙”的研学模式,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课程融入农田生态系统观察、土壤保护知识讲解等体验环节,引导学生树立耕地保护与生态平衡意识。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近年来,以农耕体验园和研学基地为核心,鹊山村构建起“文化展示-体验消费-产品销售”的产业闭环。游客可参与春耕播种、秋收打谷等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选购有机稻米、手工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鹊山IP”。为100余村民提供“文化解说员、体验导师、手工艺师”等创业岗位及就业机会。通过文化场景化、技能实用化、产业融合化,开发“就业引擎”,让村民从“守护者”变为“受益者”,实现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与此同时,该村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水稻+龙虾、鱼、甲鱼,探索绿色生态种植模式,鼓励规模化种植与合作社发展。25个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后,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000万元,每年为村民创收约500万元,实现“农民变股民、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 的转变。这条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鹊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