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传闻与港股火热:纽交所还欢迎中国企业吗?
【来源:虎嗅网】
6月28—29日,“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以“为开放的世界”为主题。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区主管葛辰皓出席本次论坛,并与凤凰网财经进行现场对谈,就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趋势、关税政策等展开深度交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凤凰网财经,原文标题:《纽交所还欢不欢迎中国企业?葛辰皓: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题图来自:凤凰网财经(图为葛辰皓)
“中概股大规模退市”传闻,是媒体的断章取义
针对今年4月“中概股大规模退市”的传闻,葛辰皓澄清,这次事件是自媒体为了引发关注导致的误读。
他回溯事件的起源,在福克斯的完整采访里,主持人在探讨关税话题时,突然话锋转至退市的风险,提到假如有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融到资金,将其用到军工中会怎么办时,在这个限定假设下,当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回答说“everything is on the table”(一切皆有可能),紧接着其又表示很多事情会有解决的途径。
葛辰皓表示,上述采访并不是针对整体中概股,而是在一个非常限定的环境下的对话,但被一些自媒体在Twitter上断章取义,变成中概股都要系统性地下市。葛辰皓强调,纽交所一直走在政策制定的前沿,其纽约总部团队和华盛顿团队也和美国证监会保持着及时有效的沟通,如有实质性动向会第一时间向大家做政策的分析和解读,目前大家无需过度焦虑。
他强调,纽交所一直致力于中国市场,长期陪伴中概股穿越不同周期。他举例,早期纽交所陪伴着中国国企在资本市场出海;2014年,纽交所见证了阿里巴巴逾200亿美元融资额的全美最大IPO,创下中概股上市高光时刻;2020至2021年间,纽交所见证了中概股赴美上市一波新高峰;同时,纽交所也陪伴中概股度过了市场低潮期。
葛辰皓表示,“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希望能持续利用纽交所的品牌优势、交易模型、服务及全球生态圈,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实现资本市场出海。”
纽交所还欢不欢迎中国企业?葛辰皓: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2025年目前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同比增加,但整体募资金额下降时,葛辰皓表示,整体半年融资额同比的下降还是由于2024年上半年的高基数导致的。2024年上半年迎来了近3年来最大的两笔中概股IPO:安踏旗下的亚玛芬体育和吉利旗下的极氪分别以15亿美金和5亿美金的融资额登陆纽交所,为中概股发行的复苏吹响了冲锋号。
葛辰皓还表示,相比2021年的高峰期,当前中概股发行仍处于恢复阶段。他观察到,全球二级市场投资者如今比前几年都更为谨慎,对价格也更敏感,他表示这一趋势是全球性的,并非仅针对中概股。
葛辰皓强调,纽交所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并指出其拥有超过230年的历史,历经各种市场周期。他表示相信中概股发行正处于复苏轨道上,目前也看到一些优质的项目在等待发行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优质项目的成功发行,提振整个中概股板块的回升。”他补充道。
DeepSeek和杭州六小龙带动国际投资人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重新认知
葛辰皓表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相较于最佳时期尚处在一个恢复阶段,难点在于如何能更好地获得国际的、特别是欧美的长线资金的支持。但他最近也看到一个积极的趋势,很多资金又回到了中国资产。
这其中包含了内因和外因。内因方面,首先是在去年9月24号之后,很多投资人看到中国政府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挑战更加重视,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其次,年初不论是DeepSeek的发布还是“杭州六小龙”的问世,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力量,也触发了对中国科技股的价值重估。
外因方面,也看到国际资金在全球化资产配置方面出现了一些边际变化。考虑到美股的高估值水平、短期内美国本身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元汇率变化的风险,很多投资人尤其是美国本土以外的投资人,把部分重心又转到了诸如中国和欧洲资产。“所以最近看到一些国际资金又回流到了中国资产,也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借助这个窗口顺利完成了IPO发行或二次融资,整个市场在恢复的通道上”,葛辰皓表示。
纽交所和港交所有非常好的合作,交易所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谈及今年港交所的火热,葛辰皓表示,纽交所与港交所始终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致力于为企业在不同资本市场提供多元路径选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交易所并非“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
他以蔚来汽车为例,2018年蔚来在纽交所融资10亿美元后,基于自身需求又陆续在新加坡、香港完成二次上市,形成三地上市格局,“这样多地上市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交易所之间也未必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
关税政策的影响对全球都一视同仁,企业的准备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葛辰皓表示,现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不只是对中国企业,对于全球正在寻求上市的企业都带来了影响。
他介绍,以纽交所为例,今年4月原本是纽交所发行的一个高峰期,许多来自美国本土及世界各地的企业都计划在这个窗口登陆纽交所。但是在4月2号大规模关税政策推出,政策的不确定性让这些项目都选择推迟发行窗口。“所以这个不确定性并不只是针对中概股,对今年全球的发行人都是一视同仁”,葛辰皓表示。
葛辰皓认为相比一些首次面对贸易波动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企业从第一次中美贸易战以来,已经具备了更强的应对机制。尤其是近年来出海企业在全球布局、供应链多元化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它们面对政策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他强调,现在市场秩序已经逐步恢复,随着后续关税政策进入博弈期,美股的整体指数又回到了4月2号之前的水平,一些在市场上做好充分准备的公司又择机做了不错的发行。所以总结来看关税政策确实给全球企业赴美上市,特别是发行窗口的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政策始终在动态演进,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韧性和内功。在资本市场中,窗口有变化,但企业的基本面和战略准备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凤凰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