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商品指数公司发布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
【来源:期货日报网】
6月30日,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近日,就该指数系列的编制发布相关情况,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期货日报记者的采访。
期货日报记者:请介绍一下中证商品指数公司编制并发布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的背景及总体考虑。
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有关负责人: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的要求,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作用,中证商品指数公司立足商品指数功能定位,积极把握业务规律和市场需求,以研发能源化工等重点指数为抓手,扎实推进商品指数体系构建及落地工作,稳慎探索期货市场和指数业务创新发展路径。
能源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力引擎”与“工业血液”,因其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实际与期货品种运行规律,中证商品指数公司聚焦产业及投资者对精准、高效的分析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的迫切需求,经过全方位调研论证,近期研究推出了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
期货日报记者:请介绍一下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的具体内容。
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有关负责人: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共包括3套指数: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价格/期货指数,中证能化产成品期货价格/期货指数,中证有机化工品期货价格/期货指数。
能源化工产业指数覆盖整个能源化工产业链条,包括原油、煤炭、油品、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等有关的期货品种23个,突出行业整体价格趋势,与原油价格相关性较高。能化产成品指数聚焦产业中游,包括油品和有机化工有关的期货品种17个,旨在突出反映国内炼油炼化端及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有机化工品指数进一步聚焦刻画有机化工品的整体价格趋势,覆盖有机化工有关的期货品种11个。
期货日报记者: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的功能作用和应用场景有哪些?
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有关负责人: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聚焦产业链不同环节,既能精准映射能化市场整体表现,又从能化全产业链、炼油炼化和有机化工品等不同维度,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客观可靠的市场动态参考,助力其运用场内外衍生工具对冲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一是实体企业运营层面。下游制造企业可通过指数走势预判原材料成本变化,灵活调整采购、库存及定价策略;借助指数衍生品对冲原材料整体价格波动,稳定利润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保障稳健运营。二是金融衍生品创新层面。挂钩能化产业期货指数,可以通过在场外市场发行互换、收益凭证等形式,实现对能化产品平均价格的跟踪;也可以研究探索通过发行能化指数ETF等衍生产品,以复制能化产业期货指数等方式促进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及风险管理功能发挥。
期货日报记者: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在服务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有关负责人:中证商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系列在服务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方面,它能提供前瞻性的价格信号,为宏观经济研判、政策制定与风险预警提供助力。依托指数成分品种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中相关行业商品的紧密关联,指数系列与PPI波动呈现高度相关性,能提前1~2个月反映PPI趋势,可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同时,由于指数基于期货价格编制,期货交易对供需、政策、国际事件等因素敏感性更高,这就为预判价格走势、行业周期提供了重要信号,能辅助相关政策制定与行业景气度判断。
另一方面,在产业供需分析上,它能帮助宏观管理部门直观了解能源化工产业的供需变化。指数涵盖了能源化工领域多个细分板块的期货品种,可以帮助宏观管理部门判断能源化工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是否平衡,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产业瓶颈或过剩产能问题,为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期货日报记者:请介绍一下近年来中证商品指数公司在推动商品指数业务发展上的新举措、目前面临的形势要求及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有关负责人:近年来,中证商品指数公司秉承“功能性服务与市场化发展”相结合的理念,不断加深对自身功能定位和指数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系统内外相关单位指导支持下,优化业务模式,强化市场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指数创新及衍生品发展。
从目前形势要求来看,围绕有效服务实体企业、从严防控市场风险总体要求,如何有力促进商品指数的实际运用、充分释放其功能潜力,是中证商品指数公司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这就要在坚持科学规划指数体系的基础上,深耕产业、贴近市场、精研数据、优化路径,真正把准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指数编制的专业性、系统性和指数运行的稳定性,夯实指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好发挥商品指数的功能作用。
下一步,中证商品指数公司将以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指数系列的发布为新的起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多元化推进指数研发,丰富指数体系,强化指数对期货市场创新发展、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支撑,持续提升指数服务交易所、服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更好融入期货市场发展生态布局。二是研究完善推进指数产品化的有效办法与措施,积极探索商品指数产品化路径。既要稳步拓展指数场外产品合作授权,又要加强协同论证,稳妥推进指数产品化应用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按照可防可控的原则,不断优化完善内控治理与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三是加快完成技术系统优化升级,强化科技赋能,提高生产效能,持续提升技术和数据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业务发展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