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收益率超20%的基金在哪扎堆?
【来源:东方财富】
在进入2025年以来的基金市场表现中,汇添富基金无疑成为最大焦点:主动管理基金和被动指数产品双双斩获阶段冠军,显示出其在医药与港股赛道的前瞻性和深度布局能力。
另一方面,全市场年内收益率超过20%的主动基金数量突破300只,背后涌现出一批业绩亮眼、板块研判精准的基金公司。在结构性机会轮番上演之际,基金公司的策略差异被进一步放大。哪些公司真正抓住了这轮“行情红利”?哪些赛道又成为高收益基金的集结地?
年内主动与被动冠军均出自汇添富
2025年上半年,基金市场风格快速切换,投资人情绪也经历了从观望到追高的几轮反复。而在此背景下,汇添富基金实现了罕见的“主动与被动双冠”表现,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具体来看,张韡管理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超80%的回报率成为主动权益基金的“半程王者”。这只基金聚焦于港股市场中的创新药板块,其高收益背后不仅体现了对赛道节奏的精准把握,也反映了汇添富在医药领域深厚的研究积淀。
张韡的另外几只产品,包括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汇添富达欣、汇添富医疗服务等,在今年同样取得了可观收益。多只产品联动反映出基金经理对医药行业的系统性认知及调仓节奏控制能力。
而在被动投资领域,同样来自汇添富的港股通创新药ETF拔得头筹。作为2023年底才成立的新产品,该ETF选在港股医药行情最冷清之时布局创新药方向,在今年行情反转中显现出极强的贝塔弹性。其成分股聚焦于港股创新药龙头企业,既享受行业整体估值修复的红利,又得益于资金回流香港市场、流动性边际宽松的利好环境。
目前来看,即便上半年已经结束一周,头部排名仍相对稳定。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主动权益基金的第一名依然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而被动基金榜首也仍由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占据。
更广泛地说,这一轮港股创新药的行情,是资金、基本面与市场情绪三重共振的结果。从2022年至今,港股医药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估值压制与筹码清洗,在集采政策、海外压力和资金利率等多重压力下完成深度出清。2025年上半年,港币流动性改善,同时港股IPO回暖刺激资金回流,港股创新药成为轮动行情中最具爆发力的板块之一。
从结构性角度看,创新药的产业逻辑不仅延续了科技成长属性,还叠加出海与全球化元素,因此成为医药板块中最先走强的子领域。过去几年被市场忽视的龙头企业,如今正在重新获得资金和估值双重认可。
富国基金29只产品年内收益率超20%
如果说冠军产品的意义在于树立市场标杆,那么更具普遍意义的数据则来自全市场收益率的分布情况。截至目前,剔除指数基金(统计混合型QDII、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等基金),2025年已有369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率突破20%关口,在市场震荡反复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不易。
从基金公司维度看,富国基金以29只高收益基金居首,广发基金、平安基金分别以18只、13只位列第二、三位;华夏基金、鹏华基金紧随其后,各拥有12只产品入榜;而工银瑞信基金、大成基金等机构则稳定保持在10只以上的数量,整体格局显示出头部公司广泛参与、有效布局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高收益基金的类型呈现出明确趋势。多数业绩优异的基金集中在主动权益、灵活配置、主题成长等方向,而从投资板块来看,医药、TMT、港股互联网及新消费主题等成为收益突破的核心阵地。以富国基金为例,其旗下部分高收益产品多聚焦于创新药、半导体、AI应用以及高端制造等领域;广发基金的优势则体现在港股互联网和消费领域,部分基金精准捕捉到泡泡玛特、阿里、腾讯、美团等标的。
“行业轮动快,但结构行情明确,谁能在正确时点重仓正确板块,谁就能拿到超额收益。”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分析师指出,“而能够反复获得这种能力的,基本都是研究驱动、风控稳定、仓位纪律严明的团队型公司。”
回看汇添富的表现,其年内收益率超20%的产品共有9只,集中于医药板块,体现出其深度研究与风格稳定之间的平衡。嘉实、大成等公司则在成长风格中表现稳健,尤其是在创新药、新消费等细分领域积累了较强的选股能力。华夏和平安基金部分产品在北交所、TMT等板块的布局上也跑出超越平均的表现。

此外,今年并非“新发基金独美”。许多老产品在经历2022-2023年的市场低谷之后,于本轮反弹中实现净值修复。这种“回本型反弹”不仅反映出投资节奏与仓位管理的重要性,也凸显长期主义的价值。“能否扛得住下行周期,是检验一家基金公司及其产品稳定性的关键。”上述分析师强调道。
整体来看,收益率超20%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对结构性行情的有效捕捉,但归根到底,背后是对研究资源的积累、投资纪律的执行以及对市场节奏的判断力。随着下半年市场变量增多,基金公司之间的差距仍有可能拉大,而高收益产品能否持续,或许比阶段性排名更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