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好吃的湖北小城,夏天穿长袖都怕冻着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牧羊

暑气蒸腾,蝉鸣聒噪,今年夏天的热浪又是来势汹汹。

在一众避暑目的地中,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名字常常跃入视野。不过,那些真正探访恩施的旅行者或许会推荐一个更为精确的去处。在恩施州西南部,巫山山脉与武陵山脉交会处,藏着一座名副其实的“凉城”——利川。

6月2日,中国气象学会正式授予湖北省利川市“中国凉爽之城”的荣誉称号。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为清爽的22℃左右,几乎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空调房”。

北纬30度的“神秘纬线”造就了这一方处于重庆和武汉两大“火炉”之间的清凉秘境,但凉感只是利川最概念化的标签,深藏其下的万千气象,才让人真正心驰神往。

清雍正十三年(1735),利川建立县治时,据说因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浇灌良田万顷,为“有利之川”而得名。

自古以来,利川都像是大山里偏远的世外桃源。四周群山环抱,南部山高坡陡,沟谷幽深,东北、西北高山耸立,城区位于盆地偏东部位,海拔1079.5米,尽享山中的无尽清凉。

更难得的是,利川的降水、湿度、风速、气压、日照因素都组合得恰到好处。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利川带来了“天然氧吧、中部凉城”的美誉,也造就了奇妙多样的气象景观。

大茅坡的云海气势磅礴,G242国道的2234公里至2240公里的下坡段都是云海景观带,每年夏秋两季都会吸引大批爱好者前来打卡;境内最大山地草场齐岳山的秋叶傲霜、冬雪雾凇均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

除此之外,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金星介绍,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高度与视角,我们还能在利川看到霞光、曙光、暮光、彩虹、烟雨、积雪、冰凌、雨凇等景象。

身处云蒸霞蔚的利川山水间,不由得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世界特级洞穴之一的腾龙洞就在利川,旱洞钟乳奇观纵横交错,水洞暗流奔涌,也有“卧龙吞江”的磅礴奇景。洞内常年温度在14~18摄氏度之间,是地质奇观与清凉体验的完美结合。

恩施大峡谷的喀斯特地貌雄浑壮丽,利川与恩施市交界的朝东岩同样是恩施大峡谷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南北长万余米,是华中地区最高的悬崖绝壁,人称“华中第一绝壁”。

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齐岳山上风车林立,策马时衣袖中鼓荡着的习习凉风,也让烦恼烟消云散。与齐岳山相望的苏马荡森林密布,每年五月,杜鹃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堪称百里“杜鹃长廊”。

而对秘境感兴趣的旅行者一定不想错过清江古河床的徒步之旅,一路上看遍绝壁、溶洞、石缝、瀑布、草甸、奇石,身体上的劳累和眼前的美景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自然风光之外,水乡韵味也在利川展现得淋漓尽致。龙船水乡风景区沿着清江两岸山水建立,当地人民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民歌《龙船调》发源于此,后来享誉世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落中的庄园、宗祠向人们展示了土家民居的建筑风格;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土家古寨鱼木寨,是研究土家族历史、建筑的重要史料。

不难发现,利川与临近的恩施、神农架确实共享着相似的峡谷风貌与原始森林风情,但山、水、洞、寨、林、草俱全的利川,或许是避暑“候鸟”们一站式体验多种奇景的性价比之选。

避暑不仅要追求身体的舒适,味蕾的享受当然也不能落下。利川风味融合的特性由来已久,地处鄂西南地区,饮食文化深受四方影响,博采众长。

就拿吃辣这点来说,与利川接壤的重庆“不怕辣”,距离不远的湖南“辣不怕”,而利川的辣少了些川渝让舌头“痛并快乐着”的麻,又比湖南的火爆香辣多了一分柔和,土家族的风味在其中点睛,形成了极具利川特色的风味江湖。

比如,上好的土家腊肉在热油里逼出香味,搭配手指粗细的鳝鱼段过油爆炒,辣椒、紫苏、水芹菜随后加入一同加水炖煮,鲜辣的南坪鳝鱼总让人食指大动。

许多利川特色美食还与土家族传说有关。相传明朝时,建南(今利川市建南镇)土司的小女覃幺妹成为皇妃,很受皇帝宠幸。但入京城不到半年,她却得了吃不下、睡不着的怪病。皇帝看爱妃水土不服,便遣人送回。覃幺妹回到老家,吃了咸菜,胃口大开,不到半年,病已痊愈。

直到如今,建南咸菜生吃、炒菜、焖煮,或是与腊肉丁混炒成为面食浇头,都各具特色。

利川美食的独创性也值得一提。利川柏杨豆干完全不用石膏或其他化学品做凝固剂,以本地优质高山大豆、龙洞湾泉水和当地工艺为奥秘,制成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豆干。

到利川也不能不吃莼菜。莼菜的生长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而利川气温显著低于附近地区,日照较少,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水源清洁,是我国现存野生莼菜原始群落的栖息地。

利川的莼菜叶片小巧如马蹄。与江浙地区的莼菜相比,它表面附着的清透果胶更厚,芽更粗壮,用于做羹或蒜辣凉拌都是口感鲜嫩、让人胃口大开的。

从古至今,利川人总是善于不断发挥智慧,巧妙地利用自然的馈赠,做出种种质朴美味的食物,把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于食材。

因此,在山水之清凉、舌尖之风味背后,让人长久回味与留恋的,仍是这片土地上独特的人文风情。

利川自古以来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9个民族。体验多样的民俗和民族艺术,是利川之旅不容错过的一部分。

比如利川灯歌就是当地土家族人逢年过节时,沿街沿村,划地为台,以彩龙船、车车灯为主要道具的一种传统民间歌唱形式。它由民间传统民歌、锣鼓和花灯结合而成,距今约有三百年的历史。

更原生态的表演则莫过于“肉连响”。表演者以手掌拍击身体不同部位发出节奏,粗犷有力,只要远远听到那拍打肉体的短促声响,就足以感受到利川人那份质朴、热烈的生命力。

选择利川成为目的地时,许多人只是为了避暑,而离开利川时,人们却牢牢记住了源于这方水土上生生不息、与自然共舞的鲜活灵魂。

正是这份由内而外的生命力,让利川的凉意永不消散,也让到访利川的人心中的暖意恒久生长。

参考资料:

利川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官网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利川市人民政府官网

“中国凉爽之城”利川:一步一铿锵步入全国康养避暑胜地行列|中国利川网

利川荣获“中国凉爽之城”称号|湖北省气象局

利川市大茅坡云海|央广网

腾龙洞概况|腾龙洞官网

“莼鲈之思”话莼菜|恩施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毛银,张雪,赵黎明,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川莼菜[J].长江蔬菜,2023,(22):29-31.

利川人夏天餐桌上都有些啥子菜?你最喜欢哪一道菜?|爱上大利之川微信公众号

利川灯歌、利川肉连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