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内卷之谜:东哥在思考什么?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嬉笑创客,作者:CB,题图来自:AI生成
谜面
全国外卖大战打得如火如荼,按这个态势下去,各家全年累计投入要奔着1000亿元去。
但整个事情中透着一丝诡异。
为什么在监管大举反内卷之际,各家要投入真金白银,重新争夺一个存量市场?是AI没什么好投了?是账上现金太多了?还是互联网盈利太好了?
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监管的看法。几年前,面对各家补贴下沉卖菜这件事,监管曾经雷霆出击,喝止了互联网巨头盯着菜篮子的行为。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好不容易在几个科技方向上有所突破,赢回了一些欢心,转眼就重回外卖厮杀。
很反常。
这就像是铁人三项到了最终的跑步环节,所有选手发现不对头,全部退回起点纷纷跳海重新从游泳开始。
岸上的观众目瞪口呆,以为是自己脑袋不清楚,或者是选手中了邪。
零和博弈下,亏了钱,股价下跌,还被券商发现缺乏协同效应。
娜姐:投行研究发现京东投入100亿以后,并没有协同效应。
第一重解答
人心,果然很难捉摸。在我重新梳理这整件事情的时候,发现还得回到原点。
原点是东哥。而东哥不仅在外卖发难,同时还在酒旅、配送人员的社保等问题上发起多线攻势。
他还在积极申请稳定币牌照。这些,都是需要政策端的大力支持的。缴足社保,也是一个示好的姿态。
如果说阿里、美团都是被迫迎战,不愿被偷家,而越卷越大,那东哥这个原点就显得比较奇怪了。
这中间看起来不免有所矛盾。矛盾的核心是外卖的补贴内卷是逆着政策趋势的,而其他所有行为都是顺着政策来。
就在五月份,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曾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平台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中央财经委也刚提出要反内卷,并在光伏、煤炭等下了真手段。
东哥在思考什么?
市场上,应该很多人在静静地打量他,思索他。想破脑袋。
除非他是自己行动的,并且误判了?
一些线索或许支持这个观点。比如,他没有在被邀请的某些重要会议的名单之中。
越如此,越表现,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在不够先进的省份,亩产量往往更高。
而越积极,行动越多线程、四面开花,越容易出现误判。
而这次大战的起点,可能只是一次误判,和随后的蝴蝶效应。时间太短,各家也没有太多时间思索。
第二重解答
但我很快地回过神来,意识到,这个解答太简单了。
尽管商业历史上不乏偶然因素导致的异常行为,但考虑到这几家充斥着老谋深算的决策者、人才济济的智囊团队,用误判来简单概括过于囫囵吞枣。
人在认为他人误判的时候,也要时刻考虑自己误判的风险。
尤其是在这几年,民营企业家所有的决策中,都必然多了远多于此前的谨慎。
当然,国资只怕更只多不少。
也许上述的整个推断链条错了最重要的一环。
也许,监管并不认为这是内卷?也许,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场大战是被默许甚至鼓励的?
在这个思路下做了一些探索,确实有别有洞天的发现。细致打量草蛇灰线中,一个个崭新的迹象浮出。
我把它们列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把补贴当做互联网大厂回馈社会的行为,用的还是自家的真金白银,那就不是内卷,而是补贴。
也就是说,这不过是一场民间的“国补”,是大厂为国分忧。
而今年以来,最瞩目的政策变化莫过于对消费的反复强调。有人拿出补贴刺激消费,不止是餐饮还包括外卖服务,是正正经经地响应号召。消费者获得了补贴,账面现金丰厚的大厂也不会伤筋动骨,还让消费增速节节攀升,何乐不为?
补贴证明是有效的:供需剪刀差持续改善。
这样一来,整个事情就说得通了。肤浅的我站了起来,为自己的盲点感到羞愧。
直到……
矛盾的信息不断涌入,让我感觉无形中有不同的力量在博弈。
但细看了文字。不长、语气轻柔,敲打也说不上,像是轻拍背脊。
也许只是对民众认为是内卷的一次回应?也许当下的精力和目光注意力不在于此,只要别出大乱子,暂时先不理会?也许每家每户都多点了些外卖,家里人提起来都是眉眼笑意,在这样的行情下,也就由其而去?
就像那些分析师,嘴里都在骂无意义的内卷,上班时点外卖比谁都快。
可能性有很多,但至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青铜门的背后是什么,永远很难猜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嬉笑创客,作者: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