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不追逐投资风口,关注行业潜力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融橙 (ID:Me-Finance),作者:胡艳明

2025年7月9日,被称为“全球仓储自主移动机器人第一股”的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2590.HK,下称“极智嘉”)在港股敲钟。按照截至午盘收盘的16.8港元/股计算,公司市值达218亿港元。

2015年2月,郑勇与同样专注于机器人及自动控制领域的李洪波、刘凯、陈曦共同创办了极智嘉。从公司成立到上市敲钟,极智嘉用了10年的时间。

极智嘉成立两年后,祥峰投资与高榕创投、火山石资本一起参与了该公司1.5亿元A+轮融资,属于极智嘉的早期投资机构之一,并在2018年的B轮、2022年的E1轮融资中跟投。

背靠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的祥峰投资成立于1988年,是亚洲地区成立时间最早的创业投资公司之一。在祥峰投资北京办公室的入口处,摆放着摩拜单车、宇树科技的仿生四足机器人等,这些都是祥峰投资早期投资的科技项目的产品。尤其是在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宇树科技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在舞台上创意亮相,让这家科技公司声名大噪。

不管是宇树科技、极智嘉,还是那些正在进入资本市场的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公司,中国硬科技领域的新秀公司正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吸引着来自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从极智嘉早期投资人的角度,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讲述了与极智嘉初期接洽的一些故事,以及投资企业的核心逻辑。

2015年,祥峰投资对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方向进行了判断,并对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在当时考察的多个项目中,极智嘉在产品的稳定性、搬运速度等方面表现优异,且创业团队较为稳定,祥峰投资于是决定投资。2017年左右,国内投资市场对机器人领域的关注度较低,到了2018年、2019年,更多投资人关注到硬科技领域。

极智嘉符合当下的“投资风口”,但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布局要趁早。夏志进曾公开表示,风口来得快,去得也会快。市场中投资者追逐风口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降低决策失败成本的行为。

夏志进说,早期祥峰投资的项目中,比如极智嘉和去年在港股上市的地平线(9660.HK),并不属于当时的“投资风口”,在投资中未特别关注行业风口,更多的是判断项目所在行业的发展潜力。越早进入行业,投资的成本越低。投资人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出判断,而不是追逐风口。

夏志进

【访谈】

经济观察报:极智嘉在2015年成立,祥峰投资在2017年投资了极智嘉的A+轮融资,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团队?投资人对创始团队的接触印象是怎么样的?怎样做出投资的决策?决定投资极智嘉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夏志进:初次接触极智嘉是在2016年,2017年正式投资。当时机器人概念没有现在热门,市场投资更多关注在互联网软件等领域。

祥峰投资一直把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大概从10年前的2015年,我们开始投资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相关的项目,极智嘉就是我们早期标的之一,后来还投资了宇树科技等。目前,相关项目可能有几十家。

10年前,我们判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器人(制造)以及机器人提升人类生产效率”将是一个重要主题,所以该领域将会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它不属于当时大家更多关注的消费互联网领域。

当时我们看了很多机器人相关的领域,包括机器人的工业服务、农业服务,还有仓储物流行业。为什么会关注仓储物流行业?因为当时中国建立了大量的物流仓库。在国外,我们看到亚马逊的仓库中使用了上万台机器人用于搬运,所以判断国内肯定也会有自己的一套仓储自动化机器人的系统,而且中国的电商行业比美国发达,市场规模更大,且国内对于订单的时效性要求更高,中国仓库的需求可能比美国仓库的需求更大,所以机器人仓库的方案,符合中国的仓储物流界的需求。

我们就在国内观察了解这个行业,有哪些新公司、新产品,当时我们跟行业中的很多公司都进行了交流。其中,极智嘉的团队是我们当时最看好的一家,而且花了很多时间做尽调。

还记得我们到广东肇庆,去调研极智嘉的线下仓库业务,那是唯品会的一个仓库,占地6000平方米左右,里面不仅有极智嘉的机器人,同时也有很多竞争对手的产品。从各家产品的表现来看,极智嘉在稳定性、搬运速度等方面的表现是最好的,产品性能非常扎实,体现出良好的开发能力。同时,客户端的反馈也非常好,通过跟客户的交流,我们也会知道产品的可靠性、使用过程中软件的配合程度等情况,从产品的层面来验证我们对于公司的判断。这是我们看重极智嘉的第一点。

当然团队也同样重要,极智嘉的创始人团队对于新的技术包括硬件、智能化的算法等,体现出非常扎实的技术功底。当时我们决定投资,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判断。

市场的需求是我们最不担心的方面。我们判断这将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而且机器人产品可以从仓库自动化场景延伸到其他应用场景,以及极智嘉从机器人品类延伸到其他品类。

从最开始我们就对极智嘉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当然,过去的八九年时间里,极智嘉逐步成为全球搬运机器人的第一名,达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但接下来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值得去努力。

经济观察报:祥峰投资在10年前判断机器人具有发展前景。10年来这个行业的发展节奏,以及极智嘉这家公司的发展速度,符合当时的预期吗?

夏志进:大致相当。10年前我们也在思考,这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能有两个很重要的趋势。

一个是产业升级。早期,国内很多行业是以低成本的组装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但我们觉得中国制造肯定要往上游发展,创造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是我们10多年前就开始投资芯片等核心零配件材料的原因。

另一个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刚才提到2015年我们开始投资机器人公司,因为2015年是中国的劳动力的高峰,此后劳动人口的数量下行,而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过去10年里,普通劳动力的成本大幅增加,尤其与部分东南亚的低人力成本国家相比。我们认为,用机器大幅提升工业效率,可能是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个趋势。从那时起,我们特别关注哪些方式可以实现降本增效,不是一定要投资机器人这种形态的产品,我们也投资了其他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的行业,包括硬件、软件等。

经济观察报:你刚才提到创始人非常重要。极智嘉的创始人郑勇毕业于清华大学,并曾在ABB、圣戈班等全球500强企业担任高管。作为投资方来说,在选择创业者时,对于背景有哪些考量?

夏志进:每个人的背景都会对将来要做的事情产生影响。郑勇之前的经历对他在极智嘉创业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不在这个领域中,可能不会关注到相关的机会。

个人的经历对于他选择赛道所带来的影响或者帮助,我觉得只是一个起点。我们更多的不是从过往经历上去看这个团队到底怎么样,而是从做事的能力等方面考虑他们是否适合这个行业。

很多时候大家对于创业者有很多的期待。比如说,创始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但又要能脚踏实地去执行;希望他懂技术,又希望他懂管理……很多时候这些期待也有冲突。我们看到有不少的创业团队,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慢慢补齐短板,比如说很多创始人团队是技术出身,但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在管理方面有很大提升。

极智嘉成立以来的10年里,我们看到公司团队在每一个阶段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团队的4个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对于技术和产品更有信心。在管理方面,他们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公司在开始可能也会走一些弯路,我们也会给他们一些建议。

刚开始投资极智嘉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工业领域未来会产生智能化、自动化相关的巨头企业,像欧美很多巨头企业也是随着他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成长起来的。中国在过去40年的成长速度比西方快很多,但是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巨头企业。我们还刚刚开始,也许未来会有10倍、100倍的增长,不仅是在物流行业,可能还有其他的行业值得去拓展,未来业务线会更加丰富。我觉得极智嘉上市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

经济观察报:极智嘉近年营收高增但尚未盈利,后续哪些因素将驱动业绩改善?投资机构对被投企业的盈利拐点预期在何时?

夏志进:从极智嘉的财务报表的趋势来看,我相信它很快可以盈利。过去的3年里,极智嘉的营业收入迅速增长,比我们预期的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毛利率水平的提升(速度)也高于我们的预期。目前,极智嘉的毛利率接近40%,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这得益于公司在战略上的选择。比如放弃一些低毛利的客户,集中服务高端客户;又比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海外市场等。这都是他们在当下变化的环境当中做出的选择。

经济观察报:2021年5月,极智嘉曾与券商签署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2024年转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为何转向港股市场?

夏志进:2021年,国内科创板比较火热,当时极智嘉希望能够在科创板上市,投资人也非常支持它在国内上市。后来企业在仔细地综合考量下,决定转战港股。过去1年里,港股市场表现很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突出,在港股上市也是好的选择。

经济观察报:祥峰投资曾帮助极智嘉成功拓展东南亚客户资源。极智嘉70%以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投资机构如何看待极智嘉在全球化战略中的核心竞争力?

夏志进:极智嘉很早就开始走到海外市场,一方面是随着中国的企业出海,另一方面因为产品被很多跨国企业从中国市场复制到其他市场。比如某跨国公司,在中国使用了极智嘉的产品,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他们会复制到其他市场,比如日本、欧洲、美国等地。

现在来看,极智嘉大部分收入来自海外,也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和趋势。

以前国内很多ToB(to business,即面向企业)类科技企业,很难进入跨国企业的供应链。现在则不同,我们投资的很多企业,通过在中国与跨国企业合作,进入到这些企业的供应链,然后再复制,进入到海外其他市场。

作为投资人,我们也希望中国的企业不仅聚焦国内市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客户。我们决定投资时,极智嘉在拓展日本市场,我们非常支持。

后来,因为祥峰投资在海外有很多的本地化团队,我们也曾帮助极智嘉从0到1进行拓展。早期企业在当地有线下的渠道拓展、本地化招聘等需求,我们海外团队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

经济观察报:海外市场的毛利率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地缘政治等因素是否会影响公司国际业务?

夏志进:从极智嘉现有的经营数据来看,公司业务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去年它的毛利率还是稳步提升的。这种担心也是合理的,但美国市场只是极智嘉很小的一部分市场,它在欧洲市场、亚洲市场的份额比美国市场大很多。做全球市场,无法避开美国,虽然美国不是最主要的市场。

虽然地缘政治会给海外业务带来一些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新机遇。例如,海外仓加速建设正成为跨境链路重塑的新趋势,也为仓储机器人企业打开了更多增长通道。对极智嘉而言,这也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经济观察报:投资人如何看待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这个产业和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AMR最终会走向头部垄断还是行业小巨头并存的局面?极智嘉具有哪些差异化优势?

夏志进:未来头部企业会有更大的优势,客户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肯定会选择经过市场验证、有更大规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而且这些头部企业有更好的服务网络,这是毫无疑问的。

随着供应链的优化,极智嘉的性价比也具有优势。但这个行业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这个市场目前还是有很多玩家。

我认为国内的竞争不会减弱,会变得更激烈,最后可能有两三家(巨头企业),在全球领域也会涌现更多的竞争对手,但这个市场还是很广阔,我相信极智嘉上市后市场份额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我也期待他们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经济观察报:近期关于耐心资本的讨论比较多,祥峰投资对于陪伴企业早期发展,有哪些体会?

夏志进:VC(风险资本)天生属于耐心资本,对行业的发展规律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比如,我们投资了很多ToB的科技企业,他们平均要用八九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有一些被投企业已经发展超过10年的时间。不像以前大家投互联网企业,可能两三年或三四年时间,公司就能够做大做强。

在科技领域里面很难拔苗助长,产品有开发的周期、企业有发展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会认识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投资生态,这个生态中可能会包括不同阶段的投资人,同时不同阶段的投资人有不同的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