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大事件!“证券业高质量发展28条”出台 事关财富管理、投行、国际化等多项核心业务
【来源:东方财富】
证券业即将迎来全方面自律规则的修订或者新业务指引推出。中证协最新在行业发布了《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加强自律管理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28条措施,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职能定位、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进行了明确。
本次《实施意见》的核心在于制定者是中证协,是证券行业的自律组织,在服务行业、服务监管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本次《实施意见》是系统性部署,具有广度与深度。中证协在文件发布时也提到,为更好地推动“1+N”系列政策在证券业自律管理领域有效落实落地,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考虑,进一步提升自律管理与服务的工作质效。
本次《实施意见》近8500字,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7个方面的28条措施,包括完善自律管理体系,加强保荐承销业务自律管理,引导督促服务功能发挥,加强合规风控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及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等7个方面。
总体目标明确,即建立健全与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自律管理体系,强化科技赋能,创新服务手段,不断增强自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畅通传导机制,引导证券公司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强化行业合规风控管理,促进行业功能发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推动形成“功能发挥更有效、经营理念更稳健、发展模式更集约、公司治理更健全、合规风控更自觉”的良好行业发展生态。
重点一:完善自律管理体系,强化自律管理功能
从职能定位角度来说,中协会作为证券行业的自律组织,在服务行业、服务监管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应与时俱进,积极作为,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本次《实施意见》的核心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即通过完善证券行业自律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实施体系,更好发挥协会自律管理的协同和补位作用。
为此,《实施意见》提到了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协会内部架构和会员管理、完善与行政及其他自律组织分工协作机制;加强自律管理制度建设,突出自律规则的前瞻性、预防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自律检查力度,完善自律惩戒管理约束机制;优化证券公司评估评价机制,更好发挥行业发展“指挥棒”作用。
其中,有部分举措受到关注。《实施意见》提到,适应行业发展和监管导向需求,统筹优化行业文化、社会责任、投资者教育、投行业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各类评估评价体系,研究整合制度功能,发挥专项评价作用,促进提升证券公司执业质量与服务水平。
此外,《实施意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配合监管部门优化证券公司分类评价机制,完善指标体系,引导证券公司加强投行、投研、投资等核心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保荐承销、财务顾问、资产管理、投资顾问、风险管理等专业服务质量,强化合规风控建设,加强对行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引导支持,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重点二:加强保荐承销业务自律管理
加强保荐承销业务自律管理,服务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通过督促证券公司提升保荐、承销、定价能力,优化网下投资者管理,推动形成买卖双方充分博弈、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约束机制。
主要包括:进一步细化完善发行承销自律规则,提升承销商发行定价能力,规范保荐承销收费行为,压实保荐承销责任;加强网下投资者自律管理,优化网下投资者结构和数量,发挥分类名单、“白名单”等机制作用,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在新股定价中的作用。
《实施意见》中,围绕这一方面,有四个内容表述值得关注:
1.研究完善发行承销自律规则,进一步细化明确上市项目筛选、辅导、尽职调查及上市后持续督导等环节的执业标准,压实“看门人”责任。
2.研究将投价报告质量纳入投行执业质量评价体系,督促承销商高质量出具投价报告。
3.进一步规范保荐承销费用收取,关注不正当竞争行为,严禁阶梯递增收费。
4.综合考虑专业定价能力、持股期限等因素,研究建立网下投资者评价筛选机制,发挥分类名单、“白名单”等管理机制作用,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在新股定价中的作用。
重点三:引导督促服务功能发挥
《实施意见》还通过引导督促证券公司将功能性放在首位,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支持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主要举措有7条,主要包括:
一是做好规划、引导和动态跟踪,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分层分类推进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建设。
二是引导激励证券公司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证券公司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经营发展长期战略,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引导提升投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对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的投入,健全投行内控体系,加强中介机构职责边界和“过罚相当”的责任认定问题研究。
四是持续推动发展债券业务,推动证券公司构建以偿债能力为中心的履职体系,在项目承揽、承做、推介、定价、配售、受托管理等各环节不断提高执业质量。
五是加快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加强投资研究能力,支持证券投顾业务转型,规范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推动优化做市等交易机制,拓展相关业务牌照等。
六是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引导证券公司依法合规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相关业务,规范发展柜台业务,稳慎有序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发挥风险管理功能,提升市场稳定性,更好地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
七是推动证券业国际化,鼓励优质证券公司依法开展跨境业务,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更好地服务跨境业务需求。
八是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持续完善投资者保护自律规则,进一步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主体责任,持续健全完善证券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投资者教育宣传力度。
九是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和考试培训工作,常态化开展行业交流,加强从业人员违规违法分类名单动态管理,强化声誉约束。
重点四:加强合规风控体系建设
多措并举推动证券公司加强合规风控,进一步提升风险监测工作的精准性、前瞻性,及时有效发现、化解风险,服务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这也是《实施意见》的出发点所在。
为此,《实施意见》提出的举措主要包括:推进证券公司合规风控体系建设,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债券、衍生品、程序化交易、融资融券和另类投资等重点业务风险监测监控;加强场外业务交易报告库建设,加强风险监测,提升场外业务透明度,强化场外市场风险预警功能;持续提升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水平,推进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
其中,强化重点业务风险监测监控,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是一大看点内容,主要有七点举措。
1.推动证券公司完善债券投资交易内控,修订相关业务指引,完善场外债券交易监测机制。
2.结合中国证监会衍生品部门规章的出台,强化衍生品业务自律规范,健全衍生品交易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3.完善收益凭证发行与登记结算服务相关系统,健全收益凭证业务监测体系,规范发展收益凭证业务。
4.研究制定程序化交易相关业务规则,做好证券公司程序化交易相关活动的自律管理。
5.制定融资融券风险管理相关指引及示范实践,协同系统单位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针对性监测和监管。
6.出台证券公司开展私募基金托管业务规定,厘清托管人与管理人职责,防范业务风险。
7.督促行业机构落实私募子、另类子公司新规,加强对另类投资风险监测。
重点五: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
推动证券公司加强合规风控、提升风险监测精准性与前瞻性,对服务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具有多维度、深层次的重要性。此次《实施意见》还提出了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督促行业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水平。强化舆情监测和管理,传播证券行业积极声音,为资本稳定运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主要包括:引导行业积极发声,增强正面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读好宏观经济、产业政策、金融和资本市场政策;督促证券公司严格落实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压实声誉和舆情管理责任,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实施意见》就督促证券公司严格落实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做好舆情监测、识别、评估、处置,强调“回应+处置”一起抓,对不实信息迅速辟谣、对质疑事项快速核实。
重点六: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文化是行业发展的深层密码,决定着行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逻辑。证券行业作为资本要素配置的核心中介,其业务本质是 “信用中介”—— 依赖市场各方的信任而存在。若缺乏健康的行业文化,机构可能陷入 “重规模轻质量、重短期轻长期、重利润轻责任” 的短视循环,最终导致 “规模扩张但根基不稳”。
在《实施意见》中,就进一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积极提升行业社会声誉,并提出了若干举措,主要包括:推动行业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优化行业发展生态;督促证券公司落实稳健薪酬要求,加强诚信和廉洁从业管理;引导证券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实施意见》两项举措受到关注,一是督促证券公司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与廉洁从业管理体系,提升行业整体廉洁从业管理能力,防范道德风险与利益冲突,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管理自律规则,细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诚信合规等要求,引导从业人员提升合规诚信意识,珍惜职业声誉。
重点七: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是中证协全面履行自律管理与服务主责主业,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为此,中证协也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主要包括:落实巡视整改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自律管理能力和会员服务水平等。
在《实施意见》中,就提到了要进一步巩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严的氛围,做好干部员工持续教育和监督管理,聚焦“关键少数”、核心岗位和重点项目,加强政治监督,防范出现政治偏差。宽严相济推进执纪审查,立足遵守制度和保障发展开展日常监督,努力营造严而有度、廉而有为的工作环境。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