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景区的夏天?
【来源:虎嗅网】
要说这段时间最忙的机构之一,肯定少不了中央气象台。
仅在7月10日当天,中央气象台官网发布的全国各县市高温预警信息就超过200条,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高温橙色和黄色预警,这意味着国内绝大多数地区当日最高温度超过35℃(黄色预警),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当日最高温度超过37℃(橙色预警)。
参照去年同期气象数据不难发现,40℃+的极端高温天气今年暑期将愈发普遍。根据专业人士介绍,随着影响中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断偏北且保持稳定,夏天这种极端高温天气将成为新常态。
众所周知,7~9月的夏天季节是旅游业传统暑期旺季,甚至是有些景区全年唯一一个能够赚钱的档期。然而,在极端高温霸屏下,国内景区似乎正在一点点丧失对这个宝贵档期的控制权。
到底是谁偷走了景区的夏天?
一
“连着几天40℃+的高温,直接让景区日均客流暴跌30%。”
A君在中原地区操盘一家乐园类景区,聊到最近极端高温对景区的影响时,他忍不住向劲旅君吐槽。
不过他很理解,乐园本身是一个户外开放型景区,多数项目都是在室外,参观也好,排队也罢,都要顶着大红太阳长时间暴晒,白天气温只要超过35℃,游客在乐园里最多行动半个小时,就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头晕目眩了。
6月中旬至今,受到极端高温影响,每天从上午开门到下午3点之间,乐园绝大多数时候都门可罗雀。即便到了周末,客流量明显要比往年少一大截,只有在临近黄昏的时候,乐园才能迎来一波小小的客流高峰。
B君就没那么好运了,他在华北操盘的一家山岳类景区,这半个月被极端高温折腾得客流量锐减,有几天甚至工作人员比游客多。
他向劲旅君无奈表示,景区树林茂密、时有山风,体感温度要比城市低一大截,但是架不住景区距离市区远啊,游客过来一趟至少要两个小时,谁愿意顶着40℃高温一路车马劳顿呢。
“极端高温正在偷走景区的夏天啊。”劲旅君为此感叹。
谁料A君却摇摇头,景区的确会因为极端高温损失客流量,但是真正偷走游客的却并非极端高温本身。
这是个什么神奇的逻辑?
“暑期旅游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稳定的刚性需求。”
A君解释,特别是对于亲子类家庭,因为只有这段时间中小学生才会有假期,因此无论暑期气温有多高,哪怕冲破40℃,国内很多名山大川依然是人头攒动。
极端高温的确会影响游客的出游体验,但是根本阻挡不了游客旅游的步伐。
真正导致游客在极端高温之下抛弃景区的原因,其实是大众旅游消费心智的改变,而成功偷走这些游客的,则是一大批迎合消费心智变迁的新兴休闲娱乐项目。
二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去景区游玩?
有人说当然是为了休闲度假嘛。
其实这里有一个因果颠倒的思维误区。
你去景区游玩,不是因为要休闲度假;而是因为要休闲度假,所以才选择去景区。
在这个逻辑体系里,休闲度假是因(也是需求),景区游玩是果(也是供给)。
之所以这些年大家将这一因果颠倒,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众在休闲度假方面缺乏更多选择,景区则是这一阶段为数不多能够满足休闲度假需求的高性价比选择。
近年来,围绕大众休闲度假的这对因果关系却开始悄悄发生变化。
以亲子家庭为例,以往亲子家庭可能会选择一个中长途旅游目的地,带着孩子看一看当地景区,体验一下人文,短则两三天,长则七八天,这一趟也就完事了。
但是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却不这么想了。他们好不容易等到的暑假,一家三口却要每天舟车劳顿,钱花了不少,但是体验感却差得一批,到处人挤人不说,如今还要顶着40℃的极端高温天天赶场子。到头来父母累惨,孩子遭罪,这哪是休闲度假,简直是花钱渡劫啊。
仔细盘算一下,一家三口暑期出游的核心目的其实就是遛娃而已。简单来说,就是找一个能够让孩子释放精力,同时让大人舒服陪伴的地方待几天。
既然是这样,那有什么必要一定要顶着极端高温去逛个景区?
这一大众消费心智变化的本质是回归到核心需求本身,并以更精准且高性价比的旅游消费方式满足需求。
三
随着旅游消费心智悄然改变,能够从景区手里偷走游客的新兴休闲娱乐项目越来越多。
C君在华北操盘一家城市近郊型山水景区,核心客源就是城市居民,往年暑期会吸引大量居民前来休息、徒步、遛娃,客流量保持稳定。但是去年以来,他发现暑期客流量开始明显下滑,抢走客源的竟然是城市商业综合体。
这一点在极端高温天气下更为明显。
“我发现景区竟然根本干不过同区域的城市商业综合体。”C君向劲旅君叹息,现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已经将景区甩出去好几个段位,景区有的项目(小火车、游乐园、高空滑道等网红项目),商场基本都有;景区没有的项目,商场反而都有。最让C君瞠目结舌的是就在自家景区旁边的一个新开业商业综合体内,竟然搞出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水乐园,占地之大,设备之全已经超越周边一众专业水乐园了。
“更何况商业综合体里冷气充足,餐饮品牌齐全,吃喝玩乐一条龙全都有。”C君无奈表示,更让他焦虑的是,这类商业综合体已经出现头部品牌,长春的这有山、长沙的文和友都成为当地秒杀一众传统景区的新度假胜地。
D君在西南操盘一家自然风光类景区,由于景区所在地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暑期会吸引大量避暑人群前来避暑游玩。但是他却敏锐发现,这两年景区客源结构快速恶化,高消费力的外地客源占比锐减。
他仔细调查后发现,这些高消费力的外地客源依然每年定时定点来到景区所在小城避暑,但是他们却不再逛景区,而是直接在景区周边租一套公寓或者小院旅居十天半个月。而且他们现在日常更喜欢去景区所在山脉的后山及周边小众区域游玩探索。
“他们所有的旅游消费都围绕景区进行,但与景区完全无关。”D君叹息,自己从来没想过干掉景区的竟然会是旅居。
E君在海边操盘一家小型自然风光类景区,往年暑期都会吸引来避暑人群游玩,但是这两年来当地的游客越来越多,但是来景区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很多年轻游客更喜欢在当地直接找一家高星酒店住个三五天,每天就是睡睡觉、游游泳、点点外卖,最费力气的活动就是在酒店所在的海边遛弯。
有一次E君跟一位住在当地高星酒店的年轻游客聊天,询问他为什么不去周边景区逛一下。后者回复的很干脆,天太热,我太懒,不是故宫长城这个级别的景区,没啥兴趣……
四
越来越多的新兴休闲娱乐项目想要偷走景区的夏天。
景区操盘手们则在琢磨如何反击。
很多景区操盘手其实非常坚持一个观点,极端高温仅仅是阻碍游客来到景区的外在原因,景区缺乏足够吸引他们的新玩法才是内在原因。
“8月的上海很热,但是迪斯尼依然人满为患;8月的故宫也很热,但排队的人一眼望不到边。”
有景区操盘手强调,景区想要抢回属于自己的游客,一方面需要帮助游客更好抵御极端高温,另一方面还是要想办法加速创新。
于是,劲旅君看到景区操盘手们更加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有景区将景区核心经营时间从白天转移到夜间,通过延长夜游开放时间,将更多景区表演项目集中在太阳落山之后的方式,吸引游客错开高温时段,夜间清凉出游。与此同时增设了灯会项目,以此为卖点吸引更多本地游客晚饭后前来赏灯。
有景区开始在露天游客密度高的空间加装遮阳伞、降温喷雾等防高温设备,以此来提升游客的清凉体验。
还有景区通过引入音乐节、演唱会等方式,希望借助大型活动的吸引力,驱散年轻人对高温的关注。
“其实景区操盘手们现在内心非常慌乱。”
C君向劲旅君坦承,大家心里清楚,在暑期旺季,不仅景区同业之间的厮杀愈发激烈,跨界而来的各类休闲娱乐项目也在大肆抢客,但是景区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期待更多人能够给景区提供建议和意见,帮助景区守住这个宝贵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