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本轮“牛市”力度预计较弱
【来源:期货日报网】
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在此背景下,以建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迎来战略机遇期,行业将通过构建良性竞争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治理“低价无序竞争”与“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据方正中期期货光伏建材首席研究员魏朝明介绍,当前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已进入关键阶段,政策引导下的市场规范与产能优化,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现状来看,玻璃行业正经历供需结构调整。据了解,当前玻璃企业开工率约为75%,产能利用率约为79%,均处于近10年的相对低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地产需求偏弱影响,玻璃产能已进入逐步去化通道,目前市场处于供需弱平衡状态。”南华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寿佳露表示。
浮法玻璃的生产特性进一步制约了短期调整空间。正信期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益表示,浮法玻璃窑炉一旦点火便需连续生产,产量调节能力较弱,行业生产调整主要基于厂家及产线的实际盈利情况,加之产销区域属性强、整体接近充分竞争状态,且产线冷修成本较高,因此“自律减产”难以落地。只有厂家或对应产线持续亏损,才会考虑停产冷修。
对比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大宗商品“牛市”,本轮“反内卷”能否为建材板块复制相似行情?
黄益认为,本轮“反内卷”与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逻辑存在本质差异,整体反弹力度预计较弱,但阶段性机会仍存。“一方面,‘反内卷’更多依赖行业自律倡议,缺乏刚性约束;另一方面,当前地产处于弱势,拖累建材核心需求。此外,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政策密集出台,市场迅速形成‘产能收缩—价格上涨—利润修复’的一致预期,推动板块估值提升,但当前,市场仍在观察政策执行力度,叠加地产回暖节奏偏缓,资金避险情绪上升。尽管自律限产与政策引导可能带来阶段性价格反弹,但难现大宗商品‘牛市’。”
在寿佳露看来,本轮“反内卷”尚处预期阶段,建材板块的价格弹性取决于后续政策落地与产能出清的实际进展。“目前这更多是短期交易主题,若要从阶段性主线升级为持续性行情,还需其他综合性政策配合来扭转供需错配局面,推动价格回升与盈利改善。”
相比之下,魏朝明更为乐观。他认为,建材行业的当前困境是多周期因素共振的结果,随着供需形势的改善,市场情绪必将显著修复,玻璃价格的上方空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