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赴港IPO:净利不及峰值零头,营业周期近1000天
【来源:东方财富】
先导智能(300450)是一家以锂电设备为核心主业的上市公司,其股价自2021年10月的最高点84.8元至7月10日收盘已跌至24.23元,期间最大跌幅71%,市值由原来的1300多亿元跌至仅有380亿元。
《财中社》注意到,先导智能目前正在筹划港股IPO。2月25日,先导智能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和摩根大通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对于此次港股IPO,先导智能表示,赴港上市是为满足公司在新能源智能装备领域的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地位。
主业不景气,减值吞噬净利
先导智能于1999年创立,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汽车产线、氢能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
不过,先导智能最近两年来的业绩却并不好,已经由之前的高增长转为下降通道。先是2023年,其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23.45%、23.57%。进入2024年,营收也由2023年的增长19.35%转为下降28.71%,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降幅分别扩大至83.88%、79.11%,金额分别为118.55亿元、2.86亿元、3.6亿元。
历史上来看,先导智能业绩最好的年份是2022年,当年净利润达到23.18亿元,而如今2024年的净利润却连峰值零头都不如。
2025年一季度,先导智能业绩仍未好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0.98亿元,同比下降6.42%;净利润3.65亿元,同比下降35.3%;扣非净利润3.6亿元,同比下降34.7%。
先导智能业绩下降的核心原因是,两大支柱板块营收萎缩。其中,锂电池智能装备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9.18%至76.89亿元,光伏智能装备营收同比下降15.68%至8.7亿元。背后的原因是,锂电和光伏行业均由之前的繁荣期进入产能过剩消化期,设备资本开支低迷,导致设备新增订单减少且存量订单验收延迟。
减值则是业绩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2023年,先导智能计提的信用和资产两项减值合计11.62亿元,同比扩大5.73亿元,直接导致当年营收虽增长但净利却下滑。2024年减值金额继续维持在高位水平,信用和资产两项计提总计11亿元。两年计提的减值损失总计达到22.62亿元。
合同负债作为判断先导智能景气度的先行指标,仍未看到改善迹象。2024年末,其合同负债为115.97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125.73亿元减少7.76%。2025年一季度末,该指标为131.17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39.55亿元继续下降。
应收款和存货高企,负债率68%
先导智能不仅业绩下降,而且没有现金流入。《财中社》注意到,其2023年和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63亿元、-15.67亿元,2025年一季度虽然转为正的8.64亿元,但2023年至今仍累计流出15.6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期间挣来的净利润全是纸面富贵。
这主要受累于存货和应收款攀升。财报显示,2022-2024年,先导智能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从2022年末的68.14亿元增加至95.82亿元,存货从124.05亿元增加至135.8亿元。截至2024年末,两项合计231.6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64.01%。
东方财富Choice显示,2024年末,先导智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含应收票据)303天,存货周转天数679天,营业周期(含应收票据)达到982天。而其2021年末的营业周期(含应收票据)仅有463天,历史上最低仅有349天。
2025年一季度末,先导智能存货继续攀升至140.44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环比有所下降,但仍有86.53亿元,营业周期(含应收票据)913天。
2024年9月18日,有投资者向先导智能提问:公司计提的坏账,能否收回?是否已诉讼请求?
对此,先导智能表示:公司前期基于谨慎性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充分计提坏账准备,待后续收到客户回款,公司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冲回减值准备;同时为了降低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合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公司已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必要时会采取相关法律手段。
先导智能的资产负债率也是持续攀升,从2019年末的54.98%增加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68.46%,五年多时间提升了13.4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其最新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分别为16.35亿元、2.3亿元、26.69亿元,有息负债总计45.34亿元,而其48.94亿元的货币资金刚好能够覆盖,资金并不宽裕。
(文章来源:财中社)